中国农村发展进程及地区比较——基于~年中国农村发展指数的研究
韩磊王术坤刘长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一、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强调“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并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因此,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发展进程及地区差距做系统、客观评估,总结当前农村发展的短板和主要障碍,对于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具有必要性。
农村发展政策与目标随着对农村发展内涵的认识的深化而发展,对农村发展水平的评价要从农村发展的内涵与政策实践出发。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国家首次对农村发展提出比较系统的要求。年,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农村发展的内涵与要求。在以上农村发展要求的基础上,中国还特别强调绿色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拟构建包含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生态环境和城乡融合五个维度、14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的中国农村发展指数,并基于~年中国农村发展指数,从全国、区域、省级三个层面对全国及各地区农村发展进程进行测度和比较研究,以期在总结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推动农村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二、指标体系、数据与方法
在指标体系中,经济发展维度包括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亩均农业机械动力数、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万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电力消耗五个三级指标;社会发展维度包括有线广播电视覆盖率、中小学生均固定资产值、村卫生室专业技术人员比重、村卫生室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孕产妇死亡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均支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支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村庄选举登记选民投票率八个指标;生活水平维度包括人均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农村集中供水覆盖率、农村道路密度五个指标;生态环境维度包括亩均用肥量(纯氮)超标水平、万元农业增加值用水量、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三个指标,城乡融合维度包括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之比、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之比、城乡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四个指标。
中国农村发展指数的计算共涉及到45个原始指标,各年度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或国家有关部门正式发布的统计资料,个别指标的数据来自各省统计年鉴。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计算的指数覆盖了~年的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由于指标缺失较多,西藏暂时没有纳入研究范围。另外,台湾、香港和澳门也未纳入研究范围。
本文采用极值法对三级指标做标准化处理。为了确保指数纵向可比,参照樊纲等()的方法,本文以年为基准年,统一使用各指标在该年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做标准化。本文选择均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具体来说,五个维度即一级指标具有同样的权重,即均为20%,每个维度下属的二级指标具有同样的权重,每个二级指标下属的三级指标也具有同样的权重。
三、研究的主要发现
(一)全国层面农村发展水平及变化
1.全国农村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增幅稳定。~年期间,在国家财政和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中国农村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生态环境及城乡融合等领域都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全国农村发展指数从0.持续稳定增长到0.。
2.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城乡融合的贡献率下降明显。年,五个维度中城乡融合维度得分最高,其次是生态环境、生活水平、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与年比较,得分提高最高的是生活水平,对农村发展指数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2.4%。与~期间各维度的平均贡献率相比,城乡融合维度对农村发展指数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下降。~年,五个维度分指数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比值从2.23持续降低到1.42,表明不同维度间发展的失衡有所改善。
(二)区域层面农村发展水平比较及变化
1.四大地区及其各维度分指数均持续增长,西部与东北地区农村发展水平差距缩小。~年,四大地区的农村发展指数及各地区各维度分指数都呈稳定增长趋势,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农村发展指数分别从0.、0.、0.、0.上升到0.、0.、0.、0.。~年,农村发展水平最高的都是东部地区,而中部、东北与西部地区显著落后于东部地区;该期间东北地区农村发展水平虽然一直高于西部地区,但两者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两大地区农村发展指数的差距从0.下降到0.。
2.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对于东部和东北地区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生态环境成为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发展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分维度来看,年,在生活水平、生态环境和城乡融合维度,四大地区分指数的差距不大,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维度,东部地区的分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年,东部和东北地区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维度的分指数增幅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表明农民收入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对于东部和东北地区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相对明显。与~年期间四大地区不同维度分指数平均变化情况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维度分指数增幅下降明显,表明生态环境改善趋缓成为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制约因素。
3.四大地区农村发展主要来源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年,在东部地区社会发展维度对指数增长的贡献最高,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生活水平维度对指数增长的贡献率最高,分别为35.85%、36.09%和27.96%。生态环境和城乡融合维度对四大地区农村发展指数增长的贡献普遍较低,在中部和西部生态环境的贡献率最低,分别为6.04%和3.24%,在东部和东北地区城乡融合的贡献率最低,分别为9.67%和10.63%。经济发展对西部地区农村发展指数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仅为14.77%,而经济发展对东北地区农村发展指数增长的贡献率最高,为22.93%。
4.东部地区维度间发展最为均衡,各地区维度间发展失衡状况有所改善。年,四大地区维度分指数最高的均为城乡融合维度,东部地区维度分指数最低的是生态环境维度,中部地区维度分指数最低的是社会发展维度,西部和东北地区维度分指数最低的是经济发展维度。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五个维度分指数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比值分别为1.25、1.56、1.72和1.92,表明东部地区维度间的发展最为均衡,东北地区维度间发展失衡最为严重。与年相比,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该比值分别下降0.04、0.09、0.04和0.12,表明四大地区维度间发展失衡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三)省级层面农村发展水平比较及变化
1.各省份农村发展水平普遍提高,生态环境维度贡献率为负值的省份数量最多。与年相比,全国各省份农村发展指数均有所提高,指数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0.)的省份有16个。年,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两个维度对指数增长的贡献率分别在山西、浙江为负值;社会发展维度在安徽、福建的贡献率为负值;生态环境和城乡融合两个维度分别在8个省份和5个省份的贡献率为负值。
2.农村发展水平在省份间呈“两端分化、中间趋同”的分布特征,省份间发展差距趋于缩小。~年,农村发展水平最高的几个省份的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省份,农村发展水平最低的几个省份的指数明显低于其他省份,而农村发展水平居中的近20个省份的指数非常接近,省份间农村发展水平整体上呈“两端分化、中间趋同”的分布特征。~年,农村发展水平最高和最低的五个省份农村发展指数平均值之比和省份间农村发展指数的变异系数均持续下降,表明近年来中国省份间农村发展水平差距呈缩小趋势。
3.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维度省份间差距较大,生态环境维度省份间差距呈扩大趋势。年,经济发展维度的差距最大,省份间维度分指数的变异系数达到0.,其次是社会发展维度(0.),城乡融合维度的地区差距最小,维度分指数的变异系数为0.。~年,五个维度分指数的变异系数都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维度分指数的变异系数在年之前一直是五个维度中最低的,年以后在五个维度中的排序上升且变异系数有提高趋势。综合来看,~年中国农村发展水平省份间差异缩小的主要贡献来自生活消费水平、生活设施条件、城乡融合方面发展差距的缩小,而进一步缩小省份间农村发展水平差距应重点缩小各省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差距,同时要采取措施预防生态环境维度省份间差距的扩大。
4.维度间发展失衡在西部与东北地区省份更突出,但普遍趋于缓解。年,各省份发展水平最高的维度集中在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最低的维度集中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从各省份五个维度分指数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比值来看,维度间发展最协调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部,发展失衡最严重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北与西部地区。与年相比,22个省份五个维度分指数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比值出现下降,降幅最大的省份依次是河南、重庆、吉林。
四、思考与建议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快速推进期,年中央一号文件又进一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基于当前“三农”工作要完成的硬任务和本文研究所反映出的农村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今后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发展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未来要继续深化对农村综合发展内涵的认识,从经济、社会、生活、生态、城乡融合等不同维度出发促进农村各领域全面发展,尤其要注重城乡融合发展对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意义。特别要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重塑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为此,不仅要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还需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闲置资源,打通资源变资本、变财富的通道。
第二,继续促进四大区域间和省份间农村的协调发展,重点提高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农民收入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着力消除西部和东北地区与东部和中部地区在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差距,预防生态环境维度地区差距的扩大。同时,着力消除以广西、甘肃、黑龙江为代表的西部和东北地区省份所面临的农村各维度间发展失衡问题。
来源:社科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