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大家鱼”中,青鱼的养殖量确实是最少的,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的报表显示:年,我国四大家鱼的养殖量为.1万吨,占淡水鱼类年养殖量的一半以上,其中养殖量最大的是草鱼达到了.4万吨,其次是鲢鱼有.9万吨,第三是鳙鱼.6万吨,最后才是青鱼,只有69.13万吨,也就是草鱼的年养殖量是青鱼的接近8倍,就算排名第三的鳙鱼养殖量也是青鱼的接近5倍。
图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但是,青鱼是四大家鱼之首,它有着多个其他三种鱼无法比拟的优点。首先,青鱼的价格是四大家鱼中最高的,其价格甚至是其他鱼类的1-2倍;
其次,青鱼是四大家鱼中体型最大的,从目前记录看,最大的鲢鱼体重为38公斤,最大的鳙鱼体重不足50公斤,最大的草鱼体重在40公斤左右,而最大的青鱼体长达到了1.76米,体重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公斤。
既然青鱼价格高、体型大,为何却是四大家鱼中养殖量最少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青鱼王”标本
奇妙的组合
“四大家鱼”是指鲤科下的青、草、鲢、鳙四种鱼类,它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四大家鱼”,除了它们本身具备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强等特点外,还要感谢一下鲤鱼,因为在四大家鱼出现之前,鲤鱼“一家独大”是我国最常见、产量最大的淡水鱼类。
但是,到了唐朝,由于执政者姓李,而李的读音又同鲤,所以,从唐朝开始直接将鲤鱼列入了禁养、禁食鱼类。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吃鱼大国,所以鲤鱼的禁养对当时的市场冲击很大,造成了巨大的淡水鱼类养殖缺口。
于是,人们开始寻找鲤鱼的替代品,而当时在我国几乎全水域分布且体型较大的鲤科鱼类成为了首选,而在鲤科下世界范围内一共有多种不同的种类,为何就偏偏选中了“青草鲢鳙”呢?除了上面说到的生长速度、适应能力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这几种鱼可以混养,而且互不打扰。
其中草鱼是一种草食性的鱼类,以水生植物和藻类为食,而且通常喜欢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而鲢鱼和鳙鱼的习性相似,都属于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它们喜欢栖息在水体的中上层。
最后是青鱼,它们属于肉食性的鱼类,主要以螺蛳、蚌、蚬等带壳的软体动物为食,喜欢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所以,一个鱼塘里,能将草鱼、鲢鱼或者鳙鱼以及青鱼混养,这大大提高了养殖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它们属于一个奇妙的组合,而这也让它们“四大家鱼”的地位无鱼能撼动。
青鱼优点多多,为何养殖量最少?
青鱼的养殖量少,我认为与以下四个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第一:成本
对于养殖业来说,投入产出比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以最少的成本、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利益才是王道。不过,相比较其他三种鱼,同样的养殖周期内,青鱼的养殖成本确实要高很多,这是因为鲢鱼和鳙鱼属于杂食性鱼类,它们无论是动物粪便还是米糠、麦麸都是来者不拒的,而草鱼属于草食性鱼类,只需要投喂植物性饲料就可以了。
但是,青鱼不同,它们属于肉食性鱼类,在养殖下,它们的饲料要比其他三种鱼类贵一些,所以,在投入产出比上,青鱼要占劣势。
而相比较而言,青鱼与草鱼无论是从外观还是口感上,差异并不特别的明显,所以有了投入产出比更高的草鱼,显然会减少青鱼的养殖量。
第二:名声
人有名声,鱼同样也有,而在四大家鱼中,青鱼的名声是最差的,在以前人们甚至称青鱼为“索命鱼”,这是因为以前的青鱼数量较多,在野生水体中体型也比较庞大,虽然青鱼生性比较的不活泼,但是这家伙力气出奇的大。
一旦被网住,一些体型大的甚至能把人拖入水中,还有在一起的汛期,青鱼浮头也比较常见,于是一些人冒着危险去捕捉青鱼,结果被青鱼甩尾或者拖拽造成危险,久而久之,它“索命鱼”的称呼就出现了,这对于养殖来说,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第三:周期
虽然青鱼是肉食性鱼类,在养殖的条件下,它的生长速度要比野生的快很多,但是,它的养殖周期相对来说是比较长的,以青鱼苗为例,通常2年甚至以上才能达到上市的规模,而其他的三种家鱼,通常一年左右就能上市,因此即使在同样的投入下,青鱼的养殖周期更长,也是它养殖量相对较低的原因。
第四:价格
由于青鱼的养殖量较少,养殖成本和周期较高,所以它的价格成为了四大家鱼中最贵的,但是许多人甚至连青鱼和草鱼都区别不了,遇到这种情况,显然会选择相似度高,价格更低的草鱼,而不是选择青鱼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使得青鱼的养殖量越来越低。
写在最后
青鱼虽然位居四大家鱼之首,但却是养殖量最低的,究其原因除了与它们的养殖成本、周期、名声有关外,受草鱼的影响也很大,它们的生长速度差不多,体型也差不多,最关键的是草鱼便宜,所以逐渐的青鱼就“叫好不叫座”了。
不过,青鱼和草鱼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仅仅是从外观就能看出来,青鱼的背部是黑色的,而草鱼是暗绿色的,而且相比较而言,青鱼的口感要比草鱼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