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潍坊再担历史重任

大众网记者孙永莲潍坊报道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强基固本,农业为根!

坐落于山东半岛核心位置的潍坊,农业发展先天优势突出,不但探索形成了“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引领了全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还紧跟时代需要,在产业升级、科技赋能、乡村建设、深化改革等方面不断创新提升“三个模式”的内涵,向农业现代化进军,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一直以来,农业都是潍坊最响亮的“金字招牌”!

6月10日,以“三个模式”为引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座谈会在潍坊举行,此次会议阵容强大、“大咖”云集,国家级、省级相关领域顶级专家学者齐聚潍坊,就“创新提升‘三个模式’,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发表主旨演讲,从各自的专业领域为潍坊农业“把脉问诊”,谋划未来。

当前,中国正处于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进军的关键时刻,亟需通过提升产业架构和主体实力,实现从规模到效益、从数量到质量、从科技到保障、从经营体系到产业韧性的全面跨越。

潍坊,作为全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排头兵”,有想法,有能力,有资源,有经验,被寄予了“育先机”“开新局”的厚望!

潍坊,是历史的选择

“三个模式”究竟是什么?何以成为全国农业发展竞相学习的“样板”?

在6月10日的座谈会上,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在发言中给出了答案。

王立胜认为:“三个模式”较好回答了“时代之问”,创造了中国北方地区“现代化起飞”阶段的典型模式。

“‘农业产业化’发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一方面,随着农村改革成果的显现,农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对于轻工业产品的需求旺盛起来。而单纯的粮食生产无法实现较多的经济收入,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行多种经营成为必然;另一方面,随着城市改革启动,城市居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升级,对多元化、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旺盛起来。”王立胜介绍道。

潍坊也同样面临着这种境况。在寿光,蔬菜种植小农户的主导生产品类是鲜食蔬菜,加工深度不深,需要建立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沿着生产链条进行水平整合;在诸城,畜牧业作为主导产业,产业链条长、加工深度深,更加强调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让资本沿着产业链条进行垂直整合……

无论寿光还是诸城,种植业还是畜牧业,都亟需构建和匹配一套系统化的商业模式,使分散小农挂在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上与大市场实现紧密联结。

在供给侧和需求端同时发力的时代形势下,潍坊“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商品经济大合唱”也就有了现实基础,也就是“三个模式”的前身。

所谓“三个模式”,就是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的途径。“诸城模式”解决的主要是农业生产、加工、流通脱节的问题;“潍坊模式”解决的主要是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寿光模式”解决的主要是蔬菜生产产业化的问题。

总的来说,“三个模式”是在恰当的时期出现,让农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矛盾迎刃而解,实现了从“满足人们温饱”的基本需求到“增加收入”“提升生活品质”“发展农业经济”等改善型需求的顺利跨越,较好地回答了时代之问。

潍坊,是人民的选择

潍坊有山区、丘陵、平原、沿海,地形地貌多样,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河湖众多,农业发展先天优势充足。用全国不到1‰的淡水、1.7‰的土地,贡献了全国6.4‰的粮食、16.8‰的蔬菜、10.7‰的肉蛋奶、9.8‰的花生、21.4‰的农产品出口额,成为闻名全国的“粮袋子”“菜篮子”“肉案子”“果盘子”“种子库”和“农机城”。

这一切,都离不开“三个模式”的加持。

农业产业化开始到今天,潍坊已走过30年。从县域的艰辛求索到全域的发展求变,创新实干的潍坊人在这片具有深厚“三农”发展基因的土地上,打拼出万千气象。

在坊子区黄旗堡街道西红柿小镇,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大棚,西红柿成熟后,农户们不再像以往一样到处联系商贩或自己拉到市场去卖,而是统一由合作社对接销售渠道,或进行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农户们“坐享分红”,由原来的“单打独斗”变成了现在的“集中产销”“链式经营”。

在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一个四亩多的蔬菜大棚内,共安装了智能放风机、智能植保机等近10种智慧设备,代替了大部分人工农事劳作,村民坐在家中通过手机就能远程操作。

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农民崔江元正在操作大棚里的水肥一体化设备

不止在良田。去年,袁隆平海水稻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海水稻亩产实现.4公斤,再创历史新高。这片5.8万亩的盐碱地,依靠“种子芯片+双管暗排+新型调节剂+智能控制”技术,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海水稻种植基地。

……

这只是潍坊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这30年,潍坊在“三个模式”的引领下,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种业振兴和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发挥了“样板”作用。

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5年增长25.7%。农业产业链条聚力发展,“一县一品”特色产业百舸争流。蔬菜、畜禽、农机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强势崛起。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全省第一,新型农业竞相涌现。

深耕数字农业,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示范带动,全市80%的设施农业智能升级,新型玻璃温室项专利倾力赋能,潍柴雷沃以中国动力耕耘全球。

中国蔬菜之乡——寿光,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坐落其间(寿光市委宣传部供图)

全国唯一的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聚焦农业方面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建设,注重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和多元价值,推动农业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

借助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中国农科院寿光研发中心、国际种业研发聚集区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和36家院士工作站,不断吸引高端科研人才落户。

各类资源加速向农村汇聚,领头雁、带头人、新农人“三支队伍”夯实振兴之基,“村社一体化”等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全国瞩目,工商资本下乡热情高涨。年,全市个村集体收入达到百万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乡居民收入比1.91:1,优于全国、全省水平。

把现代农业作为主业,顺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大格局。新的时代背景下,潍坊正进一步深化、拓展、创新、提升“三个模式”,在制度机制创新上突破、在科技创新上突破、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突破,勇担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排头兵。

潍坊,是时代的选择

好的发展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时代变化作出调整和创新,“三个模式”在中国农业转型突破的关键时期发挥了作用,进入新时代,也必将担负起全新的使命。

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创新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在座谈会上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乡村振兴战略第二步的开启之际,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时,在这样的背景下,潍坊“三个模式”亟待迭代升级,尽快从1.0版本向2.0版本转型,再造一个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典范”。

年是潍坊市农业产业化推行30周年,“三个模式”承载了怎样的全新内涵?将如何创新提升?与会专家学者们都纷纷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王立胜认为,新时代的“三个模式”是包含“诸城模式”“寿光模式”在内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潍坊模式”,是实现城乡融合的“三个模式”,必须深入分析农村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农村治理方式同步演化的内在规律,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方式和实践路径,不断丰富其政策含义,尽快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政策体系,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回答“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之问。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则表示,潍坊应利用“制造强”的优势大力发展智能农机、智慧农机,利用北大农研院等平台汇集更多全球顶尖的农业科研人才,以“儒家文化”铸魂“和美乡村”,以“数字技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和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金文成还着重强调了粮食安全底线的大基础。

记者发现,不少专家都对潍坊的县域经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将其作为“三个模式”提质的重点突破口。

比如,在王立胜看来,县域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单元,山东省县域经济体量、人口体量比重大,县域经济发达、城乡发展均衡,改革创新经验大多来自县域,潍坊要在实现县域全域振兴方面走在全省全国最前列。

再比如,山东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刘岳也认为,提升拓展“三个模式”,就要充分显化潍坊县域经济发达、城乡发展均衡、改革基础深厚的优势,完善乡村产业体系、规模化片区带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全域振兴,继续为全省全国提供系统性经验、集成性模式和体制性方案。

经验源于基层,突破来自一线,“三农”问题只有回归农村和土地才能解决。回顾“三个模式”最初的诞生和进化史,不难发现,潍坊走的就是县域农村到城市产业的发展路子,事实也证明,这样的路子是对的。

30年前,潍坊在全国数百个城市中脱颖而出,突破“瓶颈”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打造了“样板”。30年后,再担时代大任,引领现代农业“大船”航向,潍坊依然是站在时代风口的“先行者”!

振翅飞翔,无惧风浪!让我们期待,潍坊的下一个30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811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