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村美民富产业兴乡村振兴正当时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陈跃章苏祝巧

十年来,青山不改,产业如金;

十年来,乡村蝶变,农民更富。

村庄里,容貌争相嬗变,风光步移景异;

田园里,人们辛勤耕耘,希望茁壮成长。

十年来,这样的场景一次次温暖人心。

农村美

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迎着傍晚的秋风,家住东园镇南边村的老甘像往常一样来到村民活动中心,昔日记忆里的蘑菇房、养猪场、旱厕已不复存在。如今,笔直的沥青道路沿村铺展。活动中心里,篮球场、棋牌室、图书室、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每当夕阳西下,村民们三三两两结伴,或运动休闲,或谈笑风生,好不惬意。

这样的变化不过是这十来年的事,老甘感慨:如今这景象,十年前,不敢想。

今年以来,南边村把“东风路拓宽、下田环境整治提升、三线落地”等3个串点连线项目当作重点工作推进,对人居环境进行“再升级”,助推乡村振兴“加速跑”。

“环境好了,产业才会兴,产业兴了,乡村自然就振兴了”,南边村党总支书记甘志勇说。

如今,南边村先后荣获“漳州市文明村”“漳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等称号。

南边村的蜕变只是龙海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十年来,龙海全区个行政村常态化开展季度村庄清洁行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5%,建成农村公厕座,深化绿盈乡村建设,梯次创建高级版、初级版“绿盈乡村”个,年顺利通过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考核验收并获评优秀等次。

农业强

现代农业提速发展

远眺漳州市蔬博果蔬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晴空白云下,一片片田垄相连,主干道两边多亩绿油油的秋葵,随风摇曳,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

农田里,秋葵一个挨着一个,长势喜人。电子屏幕上,秋葵的土壤状态、长势记录、溯源管理等健康数据实时显示。

“这些秋葵能长得这么好,得益于有个“智慧大脑”,通过这个平台,技术人员不用去基地就可以远程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从而调节光、水、气、肥等,保证秋葵始终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公司负责人王继顺告诉记者。

湿度、温度、病虫害、光照情况……在晖博数智农业可视化平台,这些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数据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我们的智慧平台通过各类传感器、视频监控等设备,精准采集、智能分析农作物各项数据,实现了农业精细化管理。”王继顺告诉记者。

“目前共有基地多亩,种有玉米、西兰花、包心生菜等作物,年产值多万元。”王继顺告诉记者。

说起下一步打算,王继顺语气坚定,“我们把生产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形成管理技术,管理变服务,服务变产品,希望通过这种农业数字大脑的探索,打响品牌效应,让更多的家庭农场、农户便捷获益。”

放眼广袤田畴,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农机装备在田野中大展身手,科技赋能,用数字指导生产,让手机变成新农具,让数据变成新农资,让农民从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龙海现代农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十年间,龙海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产能力有效提升。年我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亿元,比年年均增长3.93%。全区共创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4个,杨梅、食用菌等特色农业产业初具规模,全产业链产值超12亿元。

农民富

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晌午刚过,满载6万斤稻谷的大卡车正好抵达忠雄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一会儿,金灿灿的稻谷就变成晶莹剔透的大米。“那时独自在外地经营水稻种植,一直不温不火。”合作社负责人苏宗宝说。后来为了抱团发展,他回乡带领周边农户一起干,率先成立了忠雄农机专业合作社。这些年,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形成了一条选种、种植、收割、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生产经营链条。

产业成链,沃野生金。如今苏宗宝的合作社,年粗加工规模可达吨,可帮助周边0多户农户。

从村民眼中谷粒金黄、坚实饱满的口粮,到加工出自然流香的好米,再到带动群众增收、促进脱贫的好产业。“这一粒米是越种越明白,越种越养人了。”苏宗宝说。

产业活了,村民乐了,乡村振兴有了生动注脚,焕发出新的活力。

自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龙海共创建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5个,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11个。全区个行政村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现有家庭农场家、农民合作社家。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十年来年均增长10.08%。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全力稳住农业基本盘,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现代化,扩大农村有效投资,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户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奋力书写龙海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许良辉表示。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807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