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经过多年的养殖发展,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其肉质细腻,口感良好,并且无肌间刺,老少皆宜。加州鲈适温范围广,在北方地区可以越冬,生长速度快,饲料系数低,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随着加州鲈全程饲料技术的突破,养殖技术突破了地域限制,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中国大陆加州鲈养殖产量已经达到了47.7万吨,养殖区域遍布华南、华东、华中、西南等区域。但是高回报的背后也存在着不少风险,不少养殖户因为没有掌握技术要领发生了亏损。针对加州鲈疫病防治的问题,水产养殖网专程采访了通威华西区特种水产养殖服务经理张佐。
加州鲈养殖痛点剖析
张佐经理介绍,加州鲈的养殖周期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育苗期(每年3-5月)、高温前期(每年6-7月)、高温期(每年7-8月)、快速生长期(每年9-10月)、越冬期(每年11月—次年2月),每一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养殖风险。
1.苗种期成活率低
影响苗种成活率的因素中有细菌、寄生虫、病毒和自身体质等,目前市场上的加州鲈鱼苗成活率大多徘徊在10%-30%,少部分养殖户可以达到50%以上。制约苗种成活率的有三大关键因素。
第一、养殖环境因素。苗种标出环境,无论春苗和秋苗都可能存在水温变化大,导致应激反应很大。同时,一些养殖户经验不足,出现池塘水质PH值不稳定,水质清瘦和投放苗种密度过高等现象,这些都有可能造成苗种的死亡。
第二、苗种本身体质问题。苗种体质差就容易在放苗、分筛、阴雨天表现出不抗应激的状态,同时也会在训食过程中频发游水、“熟身”等问题,也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养殖户发现出现肠炎、拖便等现象的时候,往往是多重因素同时出现,这时不管使用什么措施都很难减少死亡率。
第三、投喂管理不科学。很多养殖户在转料过程中,采取的方式不科学,导致肠胃炎爆发,进而引发疫病。根据对目前市场上的加州鲈种鱼和种苗进行的科学检测,西南地区的许多种鱼种苗本身都携带有病毒细菌。苗种携带病毒细菌不一定会爆发疫病,但是如果存在外部刺激因素,就容易增加疫病爆发的机率。
2、成鱼疾病高发
加州鲈养殖过程中的疾病从苗种到成鱼均有发生,且每种疾病的爆发对养殖户来说都损失较大。疾病的高发导致养殖户的养殖产量、养殖周期、养殖管理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疾病严重或不可控的情况下,甚至直接导致养殖户出现亏损,就近几年的行情来看,西南地区亏本的加州鲈养殖户基本都是因为受到疾病的侵害。
3、水质难控
在养殖的过程中水质监测与控制,需要养殖户全流程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