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鱼类曾减少90十年禁渔之后,能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一条河流,它不仅滋润了我们,还孕育了数以百计的鱼类。

但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长江地区的渔业资源锐减达90%以上。因此,从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禁渔”。

此后,长江的水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不仅鱼类的种群得到了极大的恢复,以前难得一见的鱼群也频频出现。

“禁渔”十年后,我们还能不能在长江的蓝天下,再一次见到上千公斤的“大鱼”?

长江中的一条重达数千公斤的大鱼为什么如今销声匿迹?

长江中的“千金之物”,就是长江中华鲟,它是人类所知道的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类,被誉为“水中的熊猫”。

上个世纪中叶,一位知名的水产学家郑智记载,在南京水域,有一次渔夫在长江水域捕获了一条体长接近8米、体重超过公斤的“长江中华鲟”。

它的体积之大,足以让它一口就将一些著名的、较大的淡水鱼类一口吞下。

所以,它们在长江中几乎没有什么天敌,可以说,它们就是长江中的霸主。

为了探索长江鲟鱼的活动规律,科学家曾将一台特殊的电子仪器植入这条鲟鱼体内,以追踪它的行踪。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长江河流的平静早已不复存在。

河流的交通和开发,对鱼类的生活和繁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再加上电击、过度捕捞等对鱼类的伤害,以及对小型鱼类的电击,使得长江的鱼类数量锐减。

即使是在长江,最普通的鱼数量也下降了百分之九十。

随着长江鲟鱼资源的不断消耗,长江鲟鱼的生活条件日益恶化,其种群规模在80年代呈“断崖”式下跌。

大约在年1月23日,长江中华鲟鱼消失了。长江白鲟体内植入的一台超音波探测仪发生了故障,失去了信号。从此这条大鱼也随之失踪。

之前说过的那条巨大的中华鲟,也因为没有任何线索而消失了。

在年,一种名为“中国海底熊猫”的长江鲟鱼在一次不幸的事件中被宣告濒临绝种。

长江鲟鱼的绝种给人们敲响了一个警钟:如果人们不重视长江的生态问题,那么长江中的鱼将会越来越少,直至完全绝迹。

长江流域,自古盛产鱼米,现在却要变成一个没有鱼的地方。

这么重的鱼,上哪儿去找?

所谓长江之水能出大鱼,无非就是水太深罢了。“湖中深处有一条大鱼”,三峡库区深处有没有一条大鱼?

三峡水坝是当今全球规模最大的水利水电项目,它座落在长江西陵峡的湖北省宜昌市。

这座水坝,最高的一座水坝,高超过米,长度接近米,所辖的水域,超过一百万平方公里。

在这样的深水里,肯定住着一些大鱼。

然而,随着三峡、葛洲坝等工程的修建,原有的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加之水体的污染等原因,使得长江中华鲟濒临灭绝。

在三峡水库里,除了长江鲟鱼,就数中华鲟鱼最大了。中华鲟体长5米,体重kg,活了将近50年,被称为“长江鱼王”

四年前,一个村子里的人偶然间钓到一条中华鲟鱼。那个时候,它的体重就超过了公斤,身长也达到了3米3,估计以后还能再长到公斤。

这是对三峡水坝生态环境的一个很好的证明。

而且,三峡还生活着中国的“四大”鱼类——青鱼、草鱼、鳙鱼和鲢等4种主要的养殖品种,在今后10年内将会有3-4个世代的繁殖后代。

在此之前,这里的渔夫曾经钓到了两百多斤的大头和一百五十多斤的大头!

种种证据显示,经过20多年来三峡水坝的蓄水,该水库内一定生活着几百公斤以上的大鱼。

“禁渔”后,长江会不会再次出现上千公斤的鱼类?

为维护长江生态环境,加强对濒临灭绝的水生生物的抢救,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行十年的“全面禁渔”,以维护长江生物多样性。

其实,尽管年才是“十年禁渔”的开始,但是,从年开始,长江就开始了定期的休渔。

从年起,全国十年大范围禁渔拉开序幕,长江水域生态系统已基本实现了对渔户的撤离。

这一禁令的实施,将会影响到长江及其支流和湖泊。

在除湿地保护区外的所有天然水体中,全面禁止一切生产性捕捞行为。对于长江地区濒临灭绝的92种、多种以上物种实施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在长江,青鱼、草鱼、鳙鱼和鲢等4种主要的养殖品种,在今后10年内将会有3-4个世代的繁殖后代。

底栖动物的复苏也将为长江生态系统注入新的生机,为底栖动物生态系统的修复与恢复,为底栖动物的生存与繁衍创造有利条件,为我国濒临灭绝的物种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让很多濒危物种持续繁衍壮大,这样他们才能存活下来。

但是根据一项研究,目前长江中普遍存在的鱼种大都为1-3岁的幼鱼。

一年能长个六七公斤,长得很快。但是,过了五年左右,他们就会开始放慢速度。

像鲱鱼、鲢鱼这样的较大的鱼,10年后会长到30到50公斤。

而且,有些在一个蓄水池里生活了很久的较大的鱼,其重量很有可能会达到50公斤以上。一条成熟的草鱼,体重在二三十公斤左右,被称为“草鱼王”。

没有了人为干扰,很多鱼能在长江找到它们的栖息地,并且在适当的捕捞下尽可能地繁衍。

长江还能对海洋中受石油污染的水体起到很好的清理作用,对鱼群生活的水体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这是一个很大的休整期。也就是因为没有了那些船只的干扰,长江这才恢复了平静。

这是一个令人欢迎的改变,而且在很多地区都能看见。没有人工捕捞,活下来的时间变得更长,更大的鱼也变得更多。

尤其在中国三峡水库,生活着很多数十kg以上的鱼类,有些更是达到上百kg以上。

在禁止捕捞的同时,我国也对中华鲟鱼进行了人工繁殖,并获得了一些成功。

另外,由于对长江鱼日益减少的担忧,很多环境保护主义者,在长江释放了超过一百万条幼鱼。

现在,经常能看见长江上一群群的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还有一些几十公斤的大鱼随处可见。

通过对长江水域的考察,人们认识到,当前的渔业现状是:对大鱼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对其繁殖能力有了很大的改善。

同时,一些鱼类幼鱼的成活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长江的生态状况正在逐渐好转。

我想,总有一天,长江中又会出现一条上千公斤的大鱼!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877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