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省多地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一定影响,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中“减压阀”和“稳定器”的作用突显。
织密“安全网”洒下“及时雨”
——“田里干得很,今年估计会减产三成左右。好在有政策性农业保险来兜底。”
8月26日,桐城市龙腾街道新桥村的乡间道路上,长长的白色水管,一头连着河沟,一头连着稻田,看着潺潺的水流,程斌的脸上总算有了一丝笑意。
“高温干旱好多天了,附近不少河沟里水都快没了,更别说稻田了。”今年40多岁的程斌,皮肤晒得黝黑,说起话来嗓子有点沙哑,“好几天没睡个好觉了,田里干得很,今年估计会减产三成左右。好在有政策性农业保险来兜底。”
17年前,程斌从上海返乡创业,流转土地,干起了农业;17年后,当年的小程,成了村民口中的“程总”。
“目前,我流转了亩地,成立了安徽新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规模上来了,成本也跟着上来,一旦有个天灾,那真是好几年都恢复不过来。”程斌告诉记者,之前种植的再生稻,受灾较为严重,更让人头疼的是,多亩中稻正处于抽穗期,急需用水,“抽水、买设备、用电……哪样不需要钱?”
看着田里裂开的地面,每天上千元的电费,程斌急得整晚睡不着。一个电话给他带来了转机。“不幸中的万幸,今年买了政策性保险。我上午给国元保险公司打电话,中午工作人员就顶着大太阳过来了,现场查勘定损,没几天,4.97万元的赔付款就到账了。有了这笔钱,大面积的稻田就有救了。我相信熬过这段时间,慢慢会好起来的。”程斌说。
与程斌一样,最近,池州市秋江街道三联村的种粮大户曹必峰也忙着为自家的稻田“补水”。
“太热了,四五十亩田的水稻基本都枯死了。虽然很揪心,但好歹有保险。”曹必峰说,“我们农民最怕遇到这种灾害性天气,但是农业保险就像一颗‘定心丸’。我从年开始,每年都会投保,买了保险就安心多了,就算有自然灾害也不至于那么慌,至少能补偿一部分。”
国元保险有关负责人表示,截至8月18日,该公司共计接到报案件,涉及农户14.45万户次,报损面积.36万亩,报损金额3.6亿元。
扩面增品提标护航“三农”发展
——“从‘保基础’到‘保特色’,促进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满足多元化风险保障需求。”
持续高温天气,不仅给种植业带来较大影响,养殖业也受到波及。
“在持续高温中,人的身体会出现不适,蛋鸡也一样。七八月份,蛋鸡不仅产蛋量大大减少,死亡率也增加了不少。”坐落于广德市的安徽荣达禽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级的现代化蛋鸡养殖企业,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2月,国元保险广德公司为他们的45万只蛋鸡提供了万元的风险保障。这次高温,他们报案之后,保险公司第一时间来现场查验死亡蛋鸡数量,确定损失后,赔偿了17万元。
从粮食作物、特色农产品到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品,农业保险保障网覆盖面越来越广。安徽银保监局有关负责人说,全省农险险种超个,基本实现了安徽特色优势农产品全覆盖。“在‘低保障、广覆盖’的阶段目标达成后,我们引领辖内各保险机构开启了农业保险从‘保基础’到‘保特色’的升级之路,促进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满足多元化风险保障需求。”该负责人表示,年,全省特色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24亿元,同比增幅超70%,不同地区和品种财政补贴比例为40%到80%。
“我们积极推动农业保险向‘保成本’‘保收入’‘保价格’升级,开发小麦种植收入保险、杭椒价格指数保险、生猪养殖补充保险等创新产品。”国元保险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8月18日,他们共接到淡水鱼、小龙虾、河蟹等水产养殖户以及大棚蔬菜、茶叶、瓜蒌等特色农产品种植户报案件,涉及农户户次,报损金额.2万元。
今年上半年,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农业保险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扩大实施重要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在主要产区探索开展大豆、生猪、鸡蛋目标价格保险试点,保障对象原则上分别为单季大豆种植面积在30亩以上的农业经营主体以及生猪出栏量头以上、蛋鸡存栏量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主体;鼓励市县结合地方特色主导产业优势,围绕“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空间、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在中央财政和省财政以奖代补特色险品种之外,引导支持保险公司探索设立高标准农田工程质量保险、耕地地力指数保险、家庭农场种植业综合保险以及农机具、肉牛羊、水产养殖等方面创新险种。
加大政策支持助推农险升级
——“推动提升农业保险精细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为广大农户提供更高效的保险服务。”
抵御灾害、防范风险是农耕历史长河里永恒的话题。
农业保险的本源,就是充分发挥风险保障和风险管理功能,通过组织经济补偿、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担当解决“三农”问题的“助推器”、农村发展的“稳定器”。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产粮大县全覆盖”。
近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种植大户对农业保险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