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cgia.cn/news/chanye/1663779.html渔业是国民经济重要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渔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变革和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国家食物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就业、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渔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年3月10日,中国水产总公司派出由13艘渔船、名船员组成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走出国门,从福建马尾港出发,劈波斩浪,远航万里,抵达非洲,随即与几内亚比绍、塞内加尔等西非国家开展远洋渔业合作,标志着我国远洋渔业实现了“零”的突破,渔业在大农业中率先实现“走出去”。我国远洋渔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仅用30多年就走完了一些发达国家多年走过的路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远洋渔业国家之一。一、“十三五”渔业对外合作成效显著(一)远洋渔业发展方面一是产业规模进入世界前列。据统计,年全国远洋渔业总产量和总产值分别万吨和亿元,作业远洋渔船达到艘,船队总体规模和远洋渔业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公海鱿鱼钓船队规模和鱿鱼产量居世界第一,金枪鱼延绳钓船数和金枪鱼产量居世界前列,专业秋刀鱼船数和生产能力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南极磷虾资源开发取得重要进展。海外渔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远洋生产保障能力不断加强。二是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我国远洋渔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作业范围不断扩大,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从近海走向公海,走向深蓝。开放合作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渔业走出去迈出坚实步伐,作业船队已遍布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及周边40多个国家的海域以及南极公海区域。三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力度加大,中大型渔船所占比重明显增加,远洋渔船整体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现代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远洋渔船船队初具规模。渔船和船用设备设施的设计、制造能力明显提升,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一批金枪鱼超低温延绳钓船、金枪鱼围网船、秋刀鱼舷提网船先后投产,我国建造大型专业化远洋渔船水平上了新的台阶。作业方式由单一的底拖网捕捞发展为包括大型拖网、大型围网、大型延绳钓等多种方式,已经形成了具备海洋捕捞、海上加工补给运输、基地配套服务一体化的比较完整的现代远洋渔业生产体系,改变了过去加油运输受制于西方的被动局面。四是科技水平日益提高。我国远洋渔业科技进步明显,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捕捞和加工技术体系。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大型专业化远洋渔船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了以捕捞技术、资源调查与探捕、渔情海况预报、渔用装备研发、水产品加工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支撑体系。建立了远洋渔业数据中心、远洋渔业工程技术中心、远洋渔业学院、远洋渔业国际履约中心等机构,资源评估、研究开发和国际履约能力不断提升,培养了一大批远洋渔业专业人才。远洋渔船建造审批、作业许可、年度审查、行业自律等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与国际渔业管理规则相适应的远洋渔业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二)开拓对外合作新领域方面顺应世界渔业发展的新趋势,充分发挥我国在养殖技术、品种、资金、人力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发展中国家在水域自然条件的优势、养殖发展方面的需求以及人才、技术、资金短缺等特点,积极开展海外水产养殖合作,发展苗种繁育、水产品加工、饲料、物流等相关产业,带动相关产品和装备出口,拓展渔业对外合作领域和空间。如今我们的深海智能网箱、玻璃钢渔船等先进装备可以出口海外、引领世界。二、“十三五”以来渔业对外合作存在的问题、发展机遇及方向(一)面临的问题1.渔业对外合作缺乏规划,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渔业对外合作要求严、风险高、投入大,急需政策扶持和公共服务支持。除远洋渔业外,渔业对外合作还没有全面统一规划,没有纳入农业对外合作整体框架系统考虑。此外,受经费短缺、人才缺乏等客观条件限制,我参与国际渔业治理和规则制定的能力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逐步提升我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2.渔业对外合作能力欠缺,总体竞争力不足。渔业企业规模偏小,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低,对各项管理规定的落实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抗御自然灾害风险、涉外安全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弱。水产品加工出口大多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在产品层次上延伸不足,精深加工比例偏低,同时还面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贸易壁垒众多、保护主义盛行、汇率波动、成本提升等困难与挑战。(二)发展机遇及方向当前我国渔业对外合作方兴未艾,前景广阔,既面临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也有着新的发展机遇。应继续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我国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首先,我国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有近14亿人口,随着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天然健康、安全优质的海洋产品需求量将越来越大,为远洋渔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其次,海洋特别是远洋渔业资源仍有较大潜力。虽然一些沿海国家的资源由于过度捕捞而局部衰退,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海洋整体上仍有大量资源潜力,特别是海洋中上层鱼类的大量丰富资源有待开发利用。据测算,海洋鱼类、藻类等生物资源在合理开发的情况下可满足全球人类的海洋蛋白需求,仅南极磷虾的资源蕴藏量就有10多亿吨。应该说海洋渔业的发展大有可为。其三,我国有30多年远洋渔业发展积累的基础和经验,为渔业对外合作、实现远洋渔业转型升级及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我国水产养殖可以说进入了4.0时代,总产量已超过万吨,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78%,占世界养殖产量的60%以上,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养殖水产品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这就是中国渔业的特色及创举。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万吨,水产品总产量连续27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占世界62%左右,是世界第一水产品养殖大国;因此水产养殖仍将是中国渔业生产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水产品的主要供给来源。未来水产养殖的基本方向是控制近海养殖规模,拓展外海养殖空间,保持水产养殖总体稳定和水产品有效供给。年,世界最大的全潜式大型网箱“深蓝1号”在山东成功建造并下水,标志着我国在深远海智能养殖装备设计建造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年2月,农业农村部等10部委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经国务院同意、专门针对水产养殖业的指导意见,绿色高质量发展是未来渔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开启新征程,绿色发展理念将贯穿水产养殖生产全过程,生态养殖模式迅速推广。3月,农业农村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年)》。《规划》明确提出要“依法制定出台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合理划定水产养殖区、布局限养区、明确禁养区,集成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到年建成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压减内陆和近海捕捞强度,科学划定江河湖海限捕禁捕区域,建设海洋牧场和渔港经济区,打造海外渔业综合服务基地”等。《规划》发布为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渔业强国指明了方向。三、“十四五”渔业对外合作构想及建议水产品是满足国内食物消费升级需求的重要农产品,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努力保障目标,需要在稳定国内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贸易及对外投资手段,更好地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满足国内供需平衡,适度缓解国内资源与环境压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十四五”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战略,服务政治外交大局,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全面参与全球渔业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打造渔业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十四五”期间我国应继续扩大渔业对外开放及推动渔业走出去,保持水产品国际贸易稳定协调发展,深化多双边渔业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渔业事务,一方面推进远洋渔业规范有序发展,稳定船队规模,提高质量效益,推动我国从远洋渔业大国向强国转变。加快修订出台《远洋渔业管理规定》,坚持不懈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渔业合作,积极参与相关区域渔业组织谈判,加快推进远洋渔业海外基地建设,积极稳妥有序开发南极磷虾资源。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水产养殖业走出去,一是推进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节水减排、集约高效、种养结合、立体生态等标准化健康养殖,深入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场、示范县创建,调减内陆和近海捕捞。二是积极开展水产养殖国际产能合作,加强与东南亚、非洲、中南美等地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建设一批水产养殖基地。(一)稳定和优化发展远洋渔业根据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要求,紧密结合远洋渔业发展实际和国家政治外交大局需要,远洋渔业的发展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三条路线进行布局:东南线(南海—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太平洋岛国—南美洲),西南线(南海—马六甲海峡—斯里兰卡—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非洲),东北线(东海—日本海—哈巴罗夫斯克—鄂霍茨克海)。一是稳定优化公海大洋性渔业,稳定公海渔业捕捞,继续严控公海渔船规模;着力提升金枪鱼渔业国际竞争力,与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等有关国家开展长期友好互利合作,开拓拉美国家金枪鱼渔场。优化鱿鱼渔业生产布局,合理调控各海域渔业规模。优化中上层围网渔船生产布局,合理安排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海域作业渔船规模。二是稳定巩固过洋性渔业,继续控制渔船建设规模,鼓励开展捕捞、养殖、加工、基础设施建设等相结合的综合渔业合作,提高合作水平。三是积极参与极地渔业事务,积极稳妥开发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加大资源调查力度,扩展捕捞区域,全面提高南极磷虾渔业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