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9日讯(记者黄亚婷)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以视频方式为“共建生命长江 传承大河文明”长江大保护论坛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桂建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出席论坛并做主旨报告。
曹文宣院士。记者肖开顺 摄
曹文宣院士:
从小孩子抓起,让“鱼也是一种野生动物”成为共识
中国科学院院士、鱼类生物学家曹文宣是最早呼吁长江十年禁渔的科学家,那还是在年。时至今日,88岁的他仍清晰地记得:“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很多长江的珍稀动物,比如说白鱀豚、白鲟,很快就消失了。”白鱀豚目前宣布功能性灭绝,长江白鲟在年7月21日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正式宣布灭绝,但实际上,年以后,这两个物种都再也没见过了。
曹文宣院士。记者肖开顺 摄
在年,渔业部门当时规定了长江中下游在每年的4至6月实施3个月休渔期。
3个月休渔期,够不够,科不科学?曹文宣让自己的学生去实地调查,结果令人伤心,“捕起来的大多数是经济鱼类的幼鱼,特别是四大家鱼的幼鱼。繁殖出来刚刚2个月,体长就是10厘米左右。像这些小鱼、幼鱼,都被捉起来了,说明3个月的休渔期不能起到保护作用,大的鱼很难捉到了,只能捉小鱼,小鱼都捉走了,说明长江里的资源越捉越少、越捉越小。”
经过科学的调查研究,从年开始,曹文宣开始提出要实行长江十年禁渔,借学术报告会、新闻媒体采访等各种渠道建言献策。
长江十年禁渔实施已经快两年。曹文宣认为,渔民转产转业安置妥当,禁渔整体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远远不够。他在88岁的高龄仍对长江鱼类的生存境况了如指掌,“年更新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又增加了几十种鱼作为保护动物,说明它们的生存环境已经恶化了,需要进一步加以保护”。
在干流和大鱼的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他在现阶段和下阶段又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