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目标明确,到“十四五”末,贵州省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进展,渔业生产布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进一步优化,科技支撑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保供给、促增收更加有效,“好水好鱼、优质优价、丰产丰收”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省水产品产量达到50万吨以上,渔业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将贵州打造成为全国名特优淡水产品的重要供给基地,把生态渔业打造成绿色生态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乡村产业振兴示范样板。
《意见》要求要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现代设施渔业。拓宽渔业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划定范围内的灌溉型水库、滩涂、山塘,荒山坡地、闲置厂房及大棚等资源,以工程化循环水养殖为重点,大力发展具有残饵粪便过滤收集处理、生物净化、曝气增氧、智能化控制等综合处理系统的生态环保型现代设施渔业,尾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确保水质不退化。重点发展名特优品种及优质大宗水产品种,鼓励养殖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提高水产养殖收益。加大对全省老旧池塘、流水池的提级改造,鼓励利用池塘种植水生蔬菜、花卉等方式实现种养循环发展、到2025年,建成规模化、标准化生态环保型设施渔业示范基地100个以上。
同时,有序发展大水面增殖渔业。有效利用宜渔湖泊、水库等大水面资源,遵循“人放天养”理念,依法依规发展大水面增殖渔业,科学确定放养品种、放养数量、放养比例及捕捞强度。鼓励发展不投饵滤食性、草食性鱼类及地方土著鱼类,稳定供应绿色、生态、优质的生态水产品。引导养殖主体合理开发利用养殖水体空间,采用人工调控的放牧式等生态增养殖模式,提升“自然鱼”产能。细化落实增殖渔业放养和起捕有关政策规定,确保不对非增殖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到2025年,建成规模化、标准化湖库大水面生态渔业示范基地10个以上。
在稻渔综合种养方面。贵州要在全省适宜区域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以渔促稻、稳粮增收,打造一批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带。丰富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稳步提高稻渔单产水平,大力推广“稻+蛙”养殖模式,因地制宜推广“稻+虾”“稻+鳅”“稻+鳖”等养殖模式,提高种养殖综合效益。到2025年,建成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50个以上。
与此同时,加快推动生态环保型冷水鱼养殖,合理利用地下水、水库底层水、河道水等冷流水资源,以鲑鱼、鳟鱼、鲟鱼、裂腹鱼等品种为主,加快发展生态环保型冷水鱼健康养殖,加强对养殖池和进排水沟渠的改造,推进养殖尾水处理,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大力推进流水养殖生态环保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严格限制吊水养殖等环境不友好养殖方式。在安顺市、铜仁市、黔南州、黔西南州等重点打造一批鲟鱼全产业链规模化养殖基地。
除此之外,贵州要积极发展休闲渔业,利用江河湖库及稻渔资源,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文旅休闲渔业,促进生态渔业与地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康养和水域生态保护科普教育等文旅业态融合发展。规范打造一批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垂钓区。鼓励村集体利用灌溉型水库、山塘发展休闲垂钓渔业,盘活资源资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在遵义市、铜仁市、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重点打造一批集民族特色、稻渔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休闲渔业产业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悦
编辑吴传娟
编审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