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为中国渔业第一村象山东门村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s://m.39.net/pf/a_f2rw2x8.html
象山渔村

东门是象山县石浦镇的一个渔村,与石浦镇隔海相望,依山傍港,全村有近人口,居民大多以打渔为业。东门渔村历史悠久,至今还有“新石浦,老东门”之说。

唐神龙二年(年)象山立县,东门是辖村之一,明代昌国卫从舟山迁到东门。东门渔村北港口为铜瓦门,南港口为东门门头,扼航路要津,历来为海防要地和渔业重镇。几年前,香港凤凰视拍摄中国千里海疆的片子,来到东门渔村寻觅考察,记者们深有感触,认为唯有象山东门岛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渔村,可称“中国渔业第一村”。

祭祀仪式

民国16年(年)1月,蔡元培、马叙伦来象山避难,曾游居东门灯塔,蔡元培亲题“出其东门,介尔昭明”八字。民国22年(年)9月,蔡楚生、聂耳、王人美等登岛拍摄《渔光曲》外景,东门渔民邵银才为替身演员,电影史记为中国群众替身演员第一人。还有社会名人任筱和、任筱甫兄弟在舟山、象山沿海岛屿建造灯塔七座,为渔商称颂。从东门城隍庙往西仅百米处,建有天妃宫及古戏台。

相传妈祖曾来东门岛,渔民感其恩泽,塑像造庙,始建于宋嘉定二年(年),年重修。从天后宫往西不到百米的呼应台山麓又有王将军庙,为祭祀元代巡检司王刚甫。王将军庙戏台连门楼,建筑雕刻较多,古风浓郁。东门岛的历史文化遗存甚为丰富,在全国的岛屿中都较为罕见。

在东门岛,百姓年年热热闹闹过元宵节。相传,明代嘉靖年间,倭寇大举入侵石浦,戚继光的军队和老百姓众志成城,奋起抗击。在一次军民欢庆抗倭大捷的晚宴中,各种菜肴洗切好正准备下锅烧煮,忽接探子报告,另一支倭寇为报复前来进犯,眼看军情危急,伙夫匆忙将各种小菜统盘倒入锅内掺上番薯粉,做成“糊粒”,将士们你一碗我一碗像吃着珍馐美味,个个士气大振,奔赴战场,一举全歼残敌,这一天正是正月十四。从此,家家吃“糊粒”以示纪念,“十四夜”成为本地最盛大的节俗。

东门渔民,世代耕海牧渔。舞鱼灯的习俗,是当地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给渔村人民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对渔民来说,风调雨顺,鱼蟹满舱,就是好年景,就是喜庆年岁。鱼与“年年有余”“富足有余”的“余”字谐音,故“鱼”便在人民心目中成了幸福、美满、吉祥的象征。舞鱼灯活动托物寓意,寄托着广大渔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渔业丰收喜庆的心理。

祭祀妈祖

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为纪念妈祖诞辰,也是东门渔民扬帆出海,北上岱衢洋捕洋山黄鱼的启程日。岛上渔民奉妈祖是一位有求必应的海上保护神,出海前,举办祭海神妈祖庙会,祈求平安与丰收,成为渔村一年中的盛事。庙会自十五日开始,拜祭天后妈祖,备三牲福礼,荐享天后,虔诚祈祷。上供时间,必选涨潮时分,期财源随潮滚滚来。午后开始演戏,日夜连台,演5—10天不等,号“出洋戏”。期间,村民招亲致友,宾朋盈门,天后宫常拥挤得水泄不通。

洋山黄鱼汛,于农历六月二十日结束,东门渔船从岱山返航归里。天后宫热闹非凡,演戏庆丰收,庆平安归来,称“谢洋戏”或“还愿戏”。由高产渔船出资包演,盛时连演七天七夜。渔民把鱼汛丰收平安归功于天后妈祖庇佑,农历六月二十三日,在天后宫举行隆重的谢洋祭妈祖典礼。

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前,为祭祖先,村民在海岸边或港边举行放水灯仪式,表示渔村民众对海上遇难人的一种怀念,也表示对大海的崇敬。一次放水灯,少则几百盏,多则上千盏。水灯载着渔家的希望与祝愿,顺着潮流,漂向远方。渔村各家都要做“羹饭”,购来好菜,添上美酒,祭祀祖先,要发麦糕,还要做麦饼筒。麦饼筒以麦粉糊烙成一张张圆圆薄饼不可烙焦,要有极好的韧性。然后将餐桌上丰盛的菜肴,如肉丝、鱼片豆芽、米面、菜干等,夹放在薄饼中,像蜡烛包那样裹起来。荤素皆有,味道极好。

祭祀仪式

除了渔家节俗,在东门渔村,还有多方面元素体现出浓浓的渔家风情。清乾隆三年(年),东门渔帮有大捕船80余艘。过去渔民造大捕船如同造房屋一样隆重、讲究,因为船是渔民的命根子,是渔民的家。新船船壳造成后,大木师傅选用上等木材制作渔船眼睛,不得有丝毫差池。船眼睛根据船只大小制作定型后,要讲阴阳五行,又到天后宫,在妈祖神明前问卜择定时辰,安装船眼睛有专用术语,有三道程序:一为定彩,二是封眼,三是启眼。渔船一钉上眼睛后,立时变得更有灵气。新船出海,威风凛凛,船眼睛光芒四射。据说一只船眼睛紧紧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771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