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作为全国首个海洋碳汇交易平台,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厦门市碳和排污权交易中心)成功完成了我国首宗海洋渔业碳汇交易,开启了中国蓝碳交易的新篇章。促进海洋碳汇发展,开发海洋负排放潜力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什么是蓝碳?蓝碳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着什么作用?在蓝碳交易方面,厦门又做出了怎样的尝试?海洋渔业碳汇在发展双碳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今年初,厦门市碳和排污权交易中心成功完成了1.5万吨海水养殖渔业海洋碳汇交易项目。这是全国首宗海洋渔业碳汇交易,标志着我国海洋渔业碳汇交易领域实现“零的突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蓝碳经济发展,作出了“增加海洋碳汇”“探索建立蓝碳标准体系和交易机制”等一系列部署。作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之一,近年来,厦门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尤其是“绿碳携手蓝碳”上走在了全国前列。海洋碳汇潜力巨大早在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就提出了“蓝碳”的概念。蓝碳究竟是什么?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又发挥着什么作用?“蓝碳,又称‘蓝色碳汇’或‘海洋碳汇’,特指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是相对于陆地森林固定的‘绿碳’而言的。碳汇交易则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的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创设出来的一种用于抵消人为碳排放当量的虚拟交易。”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蓝碳交易产学研团队成员陈鹭真告诉记者,在陆地森林中,人们应用绿色碳汇概念,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进而达到造林减排的效果。然而,蓝碳由于相关排放因子尚未得到独立量化等因素,实际应用案例要远小于绿碳。其实,海洋在固碳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数据显示,海洋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且每年可以清除30%以上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虽然,海岸带植被面积仅有陆地植被面积的0.05%,每年的固碳量却与陆地植被相当。与林业碳汇相比,海洋碳汇具有更大的碳吸收速率、更高的储存密度以及更长的储存时间,“负排放”潜力巨大。据介绍,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能够捕获与储存大量碳并永久埋藏在海洋沉积物里,因而这三种生态系统又称为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特别是红树林,具有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减缓气候变暖等重要功能,是地球上固碳效率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以及滨海湿地蓝碳碳汇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年,联合国发展计划组织、国际海事组织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联合发布了《海洋及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蓝图》报告,提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建立全球性蓝碳市场的目标。至此,蓝碳市场的开发日益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