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永州讯(通讯员周贤华蒋晓国罗文斌)9月12日,笔者从道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获悉,今年以来,道县采取多项措施,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成效良好。
设施渔业发展势头好。道县仙子脚镇下白村鲈鱼养殖场,利用养殖桶养殖鲈鱼,不仅不占用耕地,而且管理方便,养殖场拥有养殖桶90个,年产鲈鱼80余吨;兴桥甲鱼养殖场,建有温室近平方米,可年产甲鱼余吨。创建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五大行动”骨干基地。截至5月底,湖南省老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按要求基本完成创建“五大行动”建设内容,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实施绿色健康养殖。加强苗种场监管。全县登记发证的鱼类苗种场有3家,年产四大家鱼、匙吻鲟、中华倒刺鲃、黄颡鱼等苗种超5亿尾,为在源头避免鱼病传播和保障食品安全,在4-5月苗种生产期间,开展了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用药监管。
同时,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上半年,对全县的水产品抽检了6个品种、25个批次,产品质量全部合格;是针对全省蛙类质量检测合格率普遍较低的情况,5月份,对全县32个养蛙场进行逐个排查,对投入品使用情况实施监管,并督促养殖场主建立健全养殖台账,张贴安全用药明白纸余份。开展鱼类人工增殖放流。6月9日在祥霖铺镇两河口码头举行了道县鱼类人工增殖放流启动仪式,现场放流各类鱼种万尾,后期还将跟有关部门联合到部分乡镇开展放流活动。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专家团队在道县建立特色淡水鱼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研究院。刘少军院士主要是领导湖南师范大学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主攻淡水鱼类遗传育种和淡水鱼类远缘杂交领域。6月13日,刘少军院士同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处处长王元宝一行来道县调研淡水鱼类繁育条件,拟在道县建立特色淡水鱼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研究院。研究院建成后繁育特色淡水鱼类,将对渔业种业开发利用、永州市及周边省市的渔业提质增效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