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学生社会化技能,充分感受家乡变化,增强回报家乡、服务人民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我校数字媒体技术系组建了“我是家乡建设者”社会实践团队。在寒假期间,团队多次深入家乡企业进行企业实践调研,用自身专业技能助力家乡企业复工复产,围绕家乡建设主题开展相关采访参观调研,同时发挥专业优势协助当地市,区团委开展多项活动。
第一站:大连智慧渔业集团有限公司
在疫情稳定后,王晓慧老师和团队成员来到本次企业实践的第一站——大连智慧渔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负责人的介绍,我们深刻感受家乡海洋文化,深入学习乡村振兴相关知识。智慧渔业集团的总部位于美丽的大连长海县——东北地区唯一的海岛边境县。近年来,该企业一直以乡村振兴为发展目标,带动区域经济建设。
我们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来到长山许愿廊,把愿望写到了贝壳上,这些贝壳将会被带到长海县广鹿岛的马祖庙进行还愿。
近两年,冷链行业因疫情原因受到不少影响,我们结合所学的专业设计技能为该公司设计制作了多块展板。在实践过程中帮助员工整理货品,进行带货直播,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最后我们同大连智慧渔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黎明先生和总经理王晓明先生进行座谈交流,了解疫情对家乡冷链产业造成的影响。在就业方面,该企业不存在就业难,而存在有业不就的现象,产品加工相对来说比较辛苦,覆盖面广,很多毕业生怕苦怕累,不愿走到乡村发展,因此培养一个既有高度,又有深度,还有广度的人才实属不易。
在问到当年创业原因时,王黎明先生表示当年因为国有企业无法承担如此重的人工成本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大面积的裁员,恰逢当时要面临就业,就不得不选择自主创业。当时的他们缺乏经验,资金和人脉,就凭着年轻人的满腔热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在企业成为了长海县最大的进出口企业。
王晓明先生也提到:正因为国家强大,我们的企业才能够做大做强。乡村广阔天地,年轻人大有可为。我们年轻人要回归家乡,建设家乡,建设祖国。
第二站:华能大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次日,团队一行来到了华能(大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第二热电厂,该热电厂极大缓解了家乡周边电力紧张局面,扩大了周边供热范围,提高了居民生活品质。
华能(大连)热电有限公司维运项目栾源泷经理带我们参观了公司总体结构,了解了热能发电过程,并与我们深切探讨家乡建设工作。
栾经理说,日前国家提倡绿色能源建设,将尾气中的硝和硫等有害物质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近年来,社会用电、用热市场需求及国家和地方政策推动全国热电联产装机规模持续增长。去年我们也经历过“限电”风波,我们不断细化优化用电方案,避免拉闸限电涉及安全生产、民生和重要用户,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
在主控室,我们看到了整个工厂的核心大脑,所有的数据在智慧大屏上显示得一目了然,一切的操作都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自动化实现。作为家乡建设者的一员,栾经理不禁感慨,“未来需要你们这样的科技人才,为我们家乡建设助能。智能化的时代是属于你们年轻人的,希望你们回归家乡,为祖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第三站:大连市规划展示中心
除了在企业中的实践,我们也来到了大连市规划展示中心深刻感受家乡的建设变化。
展厅一共分为三层,分别展示了大连的城市历史、城市人文、城市景观和城市发展未来等内容。从千年城史到八版城市总体规划,让我们对传奇之城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墙上悬挂的老街记忆,至今仍留存的有轨电车,让我们穿越历史,身临其境。家乡以“低碳”为宗旨,模拟了地下综合管廊,衍生出了清洁能源,水资源利用以及海绵城市。在互动展厅,我们进行了智慧城市知识科普问答,体验了三维数字城市,和鲸鱼互动等。
其中最震撼人心的是沙盘模型展厅,可以将大连一览而尽。大连交通,海港、空港,生态科技,科教文化等一系列的城市规划都在以“活力、创新、幸福、文明”为核心,谋定三年破万亿的方向,追求一流,书写精彩未来!
第四站:大连团市委、团大连市西岗区委
为了更好地为家乡建设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我们团队在假期中向家乡的市,区,社区团委报到,积极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采访了解青年对家乡建设的作用,并利用专业技能协助家乡团委进行组织,拍摄、剪辑、排版等新媒体建设工作。
使用大连团市委“青春大连·城市志愿者”系统,寻找并多次报名参加与家乡建设有关的志愿服务活动。全员加入“大连萤火虫志愿服务队”,为家乡环境建设,宣传工作等方面贡献力量。
最后,我们来到共青团大连市委员会,深入了解青年在家乡建设方面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了解到今年大连发布了东北首个青年发展“十四五”规划,我市将深入实施人才政策,实行有利于吸引和留住关键岗位核心骨干的青年人才政策,也将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大力扶持高校大学生在连就业创业。
通过本次实践,我们了解到城市发展中青年扮演的角色和应当发挥的作用。大连是开放包容的城市,始终敞开胸怀欢迎我们返连留连,展现个人的才华和创新活力,成就个人与城市共同的美好未来。我们也一定会心系家乡,为家乡的未来发展献计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