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常清景常美天常蓝

现在的常州

推窗见绿

出门见景

抬头见蓝

打造长三角生态中轴

常州生态建设空前加强

“环境美”的底色更加明亮

国家森林城市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中国人居环境综合奖

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全力打好全面绿色转型“主动仗”

全力打好环境综合治理“翻身仗”

全力打好生态治理修复“争先仗”

全力打好突出问题整改“攻坚仗”

你发现了吗?

如今的常州

正变得越来越美!

4月15日下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大会,动员全市上下以更高站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更实举措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更优成效展现生态环境高质量,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会上,武进区、常州高新区、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的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

武进区

全力以赴推进滆湖水环境治理

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成效

瞄准“生态创新区、最美湖湾城”目标,全力以赴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滆湖水环境治理。累计实施沿岸污染源整治工程、滆湖湖体环保清淤项目、新建污水处理设施等50个项目,总投资亿元,进一步筑牢绿色生态本底。建成滆湖5万亩“以渔控藻”试验区,滆湖(武进)退田还湖二期工程暨近岸带水生态修复项目基本完工,实现退圩还湖0.平方公里。

谋划武进区坚持走好绿色低碳之路,不断放大生态效应,引导社会资本注入,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滆湖治理新格局,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统一”。

做大环保产业。充分发挥节能环保科技产业园、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等平台的引领带动作用,全区共集聚节能环保规上企业90余家,去年完成产值亿元,同比增长26.3%。

做强特色园区。以嘉泽为核心区,建设武进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生产方式生态化、居民生活便捷化。高起点建设武进滨湖现代农业园区,突出生态治理、一水多用、循环利用理念,到年完成园区一期灵台村亩高标准渔业板块建设。

做靓美丽乡村。依托沿滆湖新孟河生态廊道建设,加快以片区为单位的小流域整治,着力打造1个在全省有影响的美丽乡村示范项目,培育一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美丽宜居村庄,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的新路径,真正构建起“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常州高新区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全力推动沿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成效

近年来,常州高新区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全力推动沿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沿江一公里范围内低质低效企业全部“清零”,亩连片复绿呈现了岸清水绿新风光,破解“化工围江”展示了常州生动新实践。

谋划

决心不变、力度不减,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抓好长江大保护,朝着实现“守住金山银山,恢复绿水青山”的总目标不断迈进。

问题再出清,推动安全环保大提升

整改落实突出高要求,生态治理突出高品质,本质安全突出高标准。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信访交办件整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回头看”,着力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全力配合保障省纪委监委对滨开区开展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点监督检查,深化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危污乱散低”出清。

转型再提速,加快产业创新大突破

全力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绿色示范区。抓整治、快转型,强产业、促创新,提能级、塑优势。持续推进低质低效落后化工产能淘汰,全力打造“东方碳谷”“创新药谷”产业地标,谋划推进龙江路北延快速化改造,加快推进长江码头改扩建,积极建设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和绿色智慧化港区。

内涵再丰富,展现自然人文大融合

聚焦百姓“临江亲江”的美好需求,努力绘就“一江碧水”最美生态画卷,让百姓共享一江景,共护一江水,共沐一江风。

着力提升沿江5公里生态廊道品质内涵,为市民提供处处皆景的生态休闲空间。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要求,积极打造标识度高、代表性强的长江生态环境特色示范段。着力挖掘长江文化丰富内涵,全力支撑常州长三角生态中轴和文旅中轴建设。

市工信局

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成效

把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作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重要抓手,大力实施绿色示范培育工程,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绿色制造体系,相关工作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全市共有国家级绿色工厂27家、数量列全省第二,绿色园区2家、数量全省并列第三;省级绿色工厂25家、数量列全省第三;3家企业获评工信部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5家企业12个产品被工信部认定为绿色设计产品。

谋划

强化示范引领。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加快培育创建一批产业结构好、基础设施完善、绿色发展水平高的绿色园区,打造高效率绿色供应链,建立长效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完善服务体系,组建绿色制造创新中心和产业联盟,建立绿色制造技术项目库,发挥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的协同作用,培育一批专业化绿色制造服务机构和平台,鼓励金融机构为绿色制造示范企业、园区提供便捷、优惠的担保服务和信贷支持。

优化发展环境。积极争取国家、省工业转型升级资金、专项建设基金、绿色信贷等支持政策。对新获评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制造体系荣誉称号的单位和企业,以及实施的节能及发展循环经济项目等给予相应奖励和支持。定期发布行业绿色制造示范典型案例,倡导绿色消费。

加强执法监察。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强化能耗强度目标责任落实,科学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确保到“十四五”末,实现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14.5%的目标任务。

力争到年,累计培育家以上省级、国家级绿色工厂,新增3个以上国家级绿色园区、3家以上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20个以上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

市生态环境局

咬定目标狠抓落实

全力推进长三角生态中轴建设

成效

年,全市PM2.5浓度36微克/立方米,比年下降21.7%;优良天数比率76.4%,提升1.9个百分点;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92.2%,提升28.6个百分点;入湖河道水质连续三年全部达到Ⅲ类目标,太湖治理连续14年实现“两个确保”。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逐年上升,年、年分别达87.3%、88.2%。

谋划

专班推进长三角生态中轴各项工作,坚持项目化管理、清单化推进,高标准打造长三角生态中轴。

牵头开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两湖”创新区生态修举、“无废城市”建设、生态绿城建设四大专项行动。

深入治污攻坚。加大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力度,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聚焦“一江一河四湖五山”,深化工业、城镇生活、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持续开展重点支流支浜消劣行动,推进重点断面达标整治

开展“两湖”生态修举。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深化源头治理,系统开展洮滆流域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提升。

打造“无废城市”。建立五大类固体废物全覆盖收集处置体系,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统筹管理水平。

建设生态绿城。围绕“增核、扩绿、连网”三大措施,以“生态源保护、城乡公园绿地建设、生态廊道和绿道建设”为主要抓手,系统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让更多市民出门见园、开窗见绿。

市应急管理局

深入开展“危污乱散低”企业排查整治

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成效

去年3月份开始,我市全面启动“危污乱散低”出清提升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出“危污乱散低”企业家,完成整改家,整改率86.3%。今年市政府又专门制定了《常州市深化“危污乱散低”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谋划

充分发挥市安委办牵头抓总作用,扎实做好“危污乱散低”出清提升行动“后半篇文章”。

对标排查标准,实施精准治理。采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联防联控”模式,持续摸清企业数量,建立底册清单,确保底数清、状态明、无遗漏。建立企业整治动态更新机制,对“危污乱散低”企业实行清单化管理,实现动态清零,做到“发现一家、整治一家、销号一家”。

突出试点先行,推动综合提升。一是园区提升。选定布局散乱、污染严重、效益较差的工业园区,通过布局优化、连片整治等方式,规划启动建设高标准园区,提升园区质效,形成示范效应。二是腾挪空间。加大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力度,释放存量土地资源,缓解用地供需矛盾。三是行业整治。坚持问题导向,借鉴违法违规“小化工”专项整治行动经验做法,组织对风险多、危害大的行业开展专项整治,关停淘汰涉及行业内的“危污乱散低”企业,消除安全隐患。

坚持标本兼治,健全长效机制。开展“危污乱散低”企业联合执法,清理淘汰一批低端落后产能。定期组织开展“回头看”,确保按照“两断三清”要求关停到位;对列入整治提升的企业,密切跟踪整改进度和成效,严防关停企业异地转移和死灰复燃。会同工信、资规、税务等部门积极出台配套政策,建立“危污乱散低”企业治理长效管理机制。重点制定完善用地政策、规费减免、税收优惠、金融支持、项目审批等方面相关激励政策。

未来的常州

水更清、天更蓝

山更绿、空气更清新

“江南水乡”美若画卷

推门见绿处处风景

编辑:蒋庆瑜部分图片摄影:陈早春

审核:潘建炜李华

监制:黄江马凌云

转载请注明来源:常州发布

(bu)

戳这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464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