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大连日报
?于洋刘思阳蔡静?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关键所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海洋科技创新高地,抢占海洋战略制高点,建设海洋强市。这既是落实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也展现了大连作为东北亚开放合作新前沿的使命担当、城市定位。推动大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汇聚海洋发展“智库”,推动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依托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优势,探索组建海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建设辽宁海洋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放大海洋优势,耕海牧洋、走向深蓝,搭建海洋科技联合研发平台,加强重点海洋科技攻关,加强科技创新成果本地转化,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快发展环渤海区域性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中试基地,推动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高地,加速推动“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战略性转变。
高质量发展现代海洋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海洋产业是大连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依托大连海洋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及金融、商贸物流、文旅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推动海洋渔业、船舶工业、滨海旅游、交通运输等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带动、辐射辽宁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展壮大海洋主导产业,加快推进海洋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鼓励渔业龙头企业发挥组织优势,联合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延长相关产业链条,指导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把大连海鲜品牌创建与发展休闲观光、垂钓、休闲潜水、现代滨海旅游等休闲渔业紧密结合起来,推进休闲渔业与观光旅游高质量发展。挖掘大连海鲜品牌价值,提升大连海鲜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叫响大连海鲜品牌,建设海洋精细化工项目集聚区,促进大连市滨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产业转身向海,引导重大项目在沿海经济带布局。一要加快构建世界级沿海产业带,推进沿海经济带“产业向海”,支持大连建设海洋中心城市。二要建设重要的国际港,提升港口在物流发展、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实现转身向海。三要充分发挥大连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海洋产业基础优势,将现代海洋渔业、高端海洋装备制造业、现代海洋化工业、现代港口物流与海洋运输业、海洋清洁能源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旅游业、海洋现代服务业八大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主导海洋产业,推动大连“蓝色崛起”。四要将全市有影响力、拉动性强、区域带动力大的内、外资项目,如固特异轮胎项目、辉瑞制药二期、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等重大外资项目和恒力石化、奇瑞汽车、中远造船等重大内资项目,都布局于沿海经济带众多开放平台,带动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的发展。五要在不断壮大石化、造船、现代装备制造等骨干产业的同时,大力促进机器人、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新的优势产业发展。高档数控机床是大连产业欣欣向荣的缩影,要建立数控产业完整的人才链、技术链和产业链。鼓励大连光洋科技集团主攻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鼓励大连光伸企业集团主攻国际先进装备博览中心项目,推进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东北老工业基础振兴发展提供新动能。
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提升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发展水平。集聚航运贸易要素,建成高水平开放合作枢纽。以沿海港口群为基础、东北腹地为依托,稳固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港口物流业,提升航运服务水平,优化综合服务环境;加快中日(大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推动大连国际生命科学走廊建设,探索在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框架下开展地方合作。加快建设中英(大连)先进制造产业园,以大连金普新区及具备条件的开发区等为重点,积极打造中日、中韩开放合作重要平台。支持大连研究举办海洋经济与产业合作类博览会,发挥中国国际数字和软件服务交易会、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等展会平台、论坛作用,促进投资贸易往来和人文交流。
依托国家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全球海洋治理。完善海洋规划体系,建立常态化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合作机制,加强海洋污染综合防治和生态修复,不断增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职责,加强海洋环境监督管理,完善海洋生态保护法律制度规定,强化海洋自然岸线保护,突出海洋污染损害防治,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公共参与的海洋生态保护体系,全力打造“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人和”的美丽海洋,为大连海洋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明确大连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路径,建设海洋城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海洋中心城市建设重点领域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从港口到产业,从产业到城市,港产城一体化推进、全面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海洋中心城市。充分发挥大连优势,以世界一流强港建设为引领,以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为重点,坚持海洋港口、产业、城市一体化推进,支撑打造世界级临港产业集群,做强海洋产业科技创新,打造国际海洋港航、科研、教育中心。
建立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和监测评估体系。重点围绕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旧动能转换、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海洋生态修复等内容,构建大连特色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加强全市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研究将海洋生产总值、海洋产业增加值等重要指标纳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为海洋产业政策制定、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同时,完善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形成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断形成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加快现代海洋牧场建设步伐,推动大连海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大连已初步形成了以长海县为先导、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为重点的现代海洋牧场新格局。要坚持生态优先、开发和保护并重,加强规划引导、科技支撑、投入支持和制度保障。要积极创新海洋牧场建设标准,借助“大连市海洋牧场数字化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对海洋牧场全部海域进行监测,提高海洋牧场建设的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海洋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海洋牧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保障。要在全市范围内大规模开展海洋牧场和人工鱼礁建设,大力推进以海洋牧场为主要形式的渔业资源生态修复和区域性渔业综合开发,健全完善现代海洋渔业产业体系,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蓝色粮仓”,为高质量推进大连“两先区”建设贡献“蓝色力量”。
作者简介
于洋: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刘思阳:大连市城乡规划测绘地理信息事务服务中心政策和科技研究部部长
蔡静:大连海洋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教授,北黄渤海蓝色粮仓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辽宁省“海洋强国教育”重点培育名师工作室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