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同保护母亲河
清澈见底的河流中,密密麻麻的各种鱼类不停地在水面上翻滚,绿树掩映两岸景色美不胜收,这是近日记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远村委会曼勐村采访时看到的河流景象。
勐远河属于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的支流之一。自推行河长制以来,当地除了各级领导干部担任河长外,再实行分段管理,由沿河的曼康、纳卡、城子曼勐和曼秀等5个村寨的支部书记和村民小组长共同担任分河长,并推行了河长制村规民约,以村规民约和护河队的形式来制止村民破坏环境的行为,有效遏制了村民乱排污水以及电鱼、毒鱼等现象,从而形成“全村治水、全民监督”的良好氛围。
勐远河的保护,只是西双版纳保护水资源和渔业资源的一个缩影。近10余年来,西双版纳州与相邻的老挝北部省份携手实施跨境渔业保护工作,已经渐入佳境。
联合举行增殖放流
增殖放流恢复鱼类资源
“过去江里的鱼已经很少,通过十余年不间断的增殖放流和联合老挝等流域国家共同保护,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丝尾鳠、大鳞四须鲃等土著鱼种群数量明显增多。”西双版纳州水产站从事渔业资源保护工作近20年的高级农艺师何建宽介绍说。
自年在景洪举办“首届西双版纳州澜沧江—湄公河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至今,西双版纳每年都在澜沧江干流、主要支流及库区中投放丝尾鳠、叉尾鲇、云南华鲮、鲤鱼、鲢鱼、鳙鱼等各种土著鱼苗。年举行的增殖放流活动中,不仅澜沧江·湄公河流域6国领事馆的相关负责人都参与了进来,而且这项活动还成为了政府每年傣历新年的重要事项之一。10余年来,西双版纳向澜沧江流域的天然水域投放各类土著鱼苗已经超过万尾,投入放流资金超过万元,对这条国际河流的渔业资源恢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当地群众到澜沧江增殖放流
由于流经区域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地理条件,澜沧江-湄公河水系孕育了世界上最丰富的淡水鱼生态系统,整个流域已知鱼多达多种,鱼的多样性在世界大江大河排名中名列第二,仅次于亚马逊河流域。这些鱼类资源对整个流域内生活的6万人的生计至关重要,大部分人直接或间接以鱼资源为生。在我们的邻国老挝,全国GDP的13%来自湄公河的鱼业资源。但随着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增长和江河开发利用,过度捕捞、水量变化等因素使得渔业资源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渔业资源出现衰退现象。
“加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渔业资源的保护刻不容缓,也是各流域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西双版纳州水产站站长祁文龙说。
建立跨境渔业保护区
年6月11日,西双版纳州农业部门与老挝南塔省签订澜沧江-湄公河渔业资源保护合作框架协议,从而开启了澜沧江-湄公河跨境渔业资源保护的新篇章。协议内容包括中老两国互通信息、联合执法、增殖放流等内容,每年的7月13日是老挝南塔省“三八”河的放渔节,自签订协议后,西双版纳农业部门每年都派人到老挝南塔省,与南塔省的自然资源与环保厅联合举办放渔节,并累计向对方赠送土著鱼苗27.5万尾用于增殖放流。
携手保护发展共赢
“年11月12日,在澜湄合作外长会议上,首次将水资源合作列入澜湄合作初期的五个优先领域之一。”祁文龙向记者介绍说,在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和省农业农村厅的大力支持下,西双版纳州渔业部门与老挝南塔省自然资源与环境厅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合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老方政府部门技术人员和村民提供水产养殖技术培训。还向老挝南塔省下辖的勐新、南连、勐龙、南塔、乌央普卡5个村民赠送鱼苗,帮助他们开展澜沧江-湄公河土著鱼类养殖,以减少对天然鱼的捕捞。
开展渔政水上联合执法
与此同时,双方还达成协议,在勐腊县关累码头至老挝勐新县梭不腊村40公里江域建立共同渔业保护区,双方负责各自管辖范围内保护区的管理,并适时组织跨境巡护和水面联合执法。中方还应邀多次前往老挝南塔省、乌多姆赛省举办水资源保护和土著鱼驯养繁殖技术培训,老挝官员、渔业工作者和普通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及渔业养殖技术明显提高。通过共同的努力,双方在环保和自然资源管理、渔业合作、渔业养殖技术、水资源生态安全等方面的合作都取得了良好成效。
鱼多起来了
“年在老挝南塔省勐新县距离湄公河20公里左右的一个村寨里,看到村民的水桶里有一条刚打捞上来的丝尾鳠,身上还有我们增殖放流时的标记。”西双版纳州水产站负责对外合作的农艺师高菲菲说,通过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数据显示,自中老双方开展澜沧江·湄公河跨境渔业资源保护以来,湄公河流域老挝人民的捕捞量增加了30%——40%,为此,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还获得了老挝南塔省政府颁发的渔业资源保护贡献奖。
“大江映晚霞,千里走万家;携手护生态,跨境逐浪花;增殖放流好,鱼肥壮大虾;澜湄是我家,携手呵护她。”今年5月,在为老挝乌多姆赛等北部三省举办的澜湄渔业资源保护培训班结业晚会上,老方学员邀请中方教员齐声放歌,唱响“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老两国跨境渔业资源保护盛况,憧憬着共创澜沧江·湄公河“河畅、水清、岸绿、生态、安全”的美好未来。
云南网记者戴振华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