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申祥(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山东财经大学基地首席专家)
近日,农业农村部等联合制定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年)》,明确建设以节能宜机为主的现代设施种植业、以高效集约为主的现代设施畜牧业、以生态健康养殖为主的现代设施渔业、以仓储保鲜和烘干为主的现代物流设施等重点任务。作为我国出台的首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该规划的出台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现代设施农业,即通过现代化的设施和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农业对耕地和水资源的高度依赖,包括日光温室、植物工厂、无土栽培、无人农场等。我国是设施农业第一大国。据统计,截至年,我国设施农业种植总面积达多万亩,占世界总面积的80%以上,有效满足了城乡居民对“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的需求。在耕地和水资源紧缺的背景下,设施农业作为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农业产业集约化智能化现代化的可行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设施农业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部分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在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设施农业大有可为,要发展日光温室、植物工厂和集约化畜禽养殖,推进陆基和深远海养殖渔场建设,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
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推动传统种植养殖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赋能乡村振兴。相较于传统农业,现代设施农业把保护环境、低碳节能作为发展的前提条件,按照循环发展理念,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不仅可以节约大量水资源、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还能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此外,现代设施农业使用高科技技术和先进设备,通过农业生产标准化、精准化、智能化,让土地利用率、劳动产出率更高,资源能耗、生产成本更低,产品更有品质、生态更加安全,助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实践,我国设施农业已逐步由“零星分散”转向“规模集中”,规模不断扩大,布局不断优化,品种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效益不断提升,发展形势总体向好。不过也要看到,我国设施农业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率等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从我国实际出发,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以下几方面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