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蝌蚪的饲养管理
科蚪孵出后以吸收明黄囊营养为生,此时不必投饵3d后应喂少最蛋苗,以后便能吞食藻类、米糠等饵料,当长至m长后(10~15d)可移入专门的蝌蚪池内进行培养,也可在网箱内饲养,由于蝌蚪阶段全部生活在水中,既能利用池中的浮游动物作食物,又能摄食人工投放的饵料,因此对水质、饵料种类和投饵方式都有特定要求加之蝌蚪牛长速度较快,蝌蚪池中的密度也应有相应变化,现将蝌蚪阶段的主要饲养管理方法分述如下,
(一)蝌蚪放养的主要环境条件:
1:蝌蚪池或网箱的规格与要求:蝌蚪池水源应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池形规整,培育小蝌蚪阶段面积以40m,水深0.6~1m为宜,大蝌蚪阶段以m水深0.8~1.2m为宜。池周砌墙以防天敌,池上搭棚或种植葡萄苗以遮阴,池内可放养少量水浮莲等供蝌蚪栖息。此外池壁坡度宜小(约1:10)以便蝌蚪吸附其上休息和变态后登陆。蝌蚪池内可设立临时将池子分成若干个小池的隔离装置,以备大小蝌蚪分级饲养,或者在一个场内有足够数量的独立蝌蚪池。
网箱由聚乙烯网片缝合而成,面积以5~10m为宜网目应大小适宜,一般10~30d时,网目为36~目/10m30d至变态时可用16目/10-m。网箱可用敞口式或加盖密闭式,人水深度为0.6~1m无论何种方式均应能防止蝌蚪或变杰后的幼蛙跳出或钻出网箱,网箱内也应放养水浮莲或凤眼莲以作遮阴、蝌蚪吸附休息或隐蔽的地方。
2:清池消毒、培肥池水
已使用较久的蝌蚪池应在放养前一个月将池水排干,挑走淤泥,并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杀灭病原体和敌害生物。如果饲养蝌蚪以天然饵料为主,还应提前培肥水质,让蝌蚪入池能获得量多质好的适口饵料。培肥池水的方法:在蝌蚪放养前3~5d用腐熟粪肥kg,m2或杂草kg/m沤肥培育3~5d后浮游植物逐渐增多5~7d后,浮游动物大量增殖,蝌蚪人池便有大量适口饵料。如果水质已培肥,则颜色为黄褐带绿混浊度较小,水中硅藻、金藻、黄藻较多,还有部分绿藻。此外,黄褐色、混浊度较小,油绿色、混浊度较小均为肥水前者水中主要含硅藻,后者则主要含隐藻和绿球藻,一般用发酵后的粪肥水施于池水中多呈此种颜色。若为瘦水,水较透明;较肥水,则呈草绿带黄,较混浊;病水,为红色带棕,混浊水中含有大量的红色甲藻,蝌蚪吃后不消化,且污染水质,使蝌蚪中毒,对此种水应及时清池,调整水质。
3:水体的其他条件
水体应深浅合适,一般保持04~06m深如果是小蝌蚪或水温较低时,水位宜低,相反则应高,水中DO应高于g/m盐度小于0.2%,pH为6.6~8.2。
(二)放养蝌蚪时的注意事项
(1)蝌蚪人池前要在孵化池培育10d以上,体长最好达0.03m规格,否则容易死亡。
(2)蝌蚪人池前一定要试水,避免残留消毒药物等对蝌蚪的毒害。方法是,从池中取一盒底层水,放几十尾蝌蚪试养1~2d,如正常蝌蚪则可大批量入池。
(3)检查池中是否藏有敌害生物,一旦发现,应及时清除,并有防止再度进入的措施,否则,蝌蚪不能人池。
(4)放养池的水温应与蝌蚪原所在孵化池的水温相差不超过3℃,否则会使蝌蚪不适或导致死亡。
(5)蝌蚪入池前应投喂定量饵料,即每0尾蝌蚪喂一个蛋黄,以提高其成活率。
(6)控制人池蝌蚪的密度,一般10~30d,尾/m,30d以上者~尾/m为宜。
(三)蝌蚪培育过程中的日常饲养管理
投饵技术
(1)饵料种类
蝌蚪对动物性与植物性饵料不加选择都能摄食。如麦麸、米糠、糖饼、豆饼、菜籽饼、稀饭、豆浆、豆渣、玉米粉、鱼粉、鱼虾、动物内脏以及瓜果、蔬菜等植物性饵料均可,但蝌蚪对不同饵料的喜好也不同,经常更换饵料,可使蝌蚪增加食欲,提高饵料利用率,获得较全面的营养,长期吃单一饵料,蝌蚪发育不良,故可采用人工配合饵料投喂。由于蝌蚪口小,较大的饵料还应切碎或粉碎后投喂。凡腐烂、变质的饵料均不能饲喂。干性粉末饵料拌湿后投喂,防止在胃肠内发酵产生气泡病。此外,饵料种类与蝌蚪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现已证实,饲喂充裕的高蛋白动物性饵料,可以缩短蝌蚪的变态周期,提早性成熟,而植物性饵料可促进蝌蚪生长,因此这两类饵料应合理搭配。有人认为,7~30d蝌蚪的动物性饵料要占80%左右,30d至变态,动物性饵料占45%左右,植物性饵料约占55%。
(2)投饵方式
投饵方式可以是全池均匀泼洒(如培养的浮游生物、豆浆等),也可以每~0蝌蚪设一个面积lm左右的饵料台。饵料台有利于观察摄饵情况及清除残饵。
(3)投饵量的控制
投饵与水温、蝌蚪日龄、体重成正比关系,并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一般来说,一周龄蝌蚪可按体重的5%投喂豆浆、玉米粉等10d后投饵最增加至8%~10%30d以后投饵量为~g/千尾。如投下的饵料很快即被吃完,就应增加投饵量;反之,如每天都吃不完。则应减少投饵量,投饵次数一般1~2次/d,上午9:00~10:00,下午16:00~17:00。投饵量与投饵次数均应灵活堂握,如池中浮游动植物多的,应少投饵;蝌鲜一日长出前肢,则以吸收尾部为营养,尾部开始萎缩,此期间饵料可减半,有雷阵雨时要少投或不投饵,早晨蝌蚪浮头特别严重,甚至出现个别蝌蚪死亡时,要控制投饵。
2.分级饲养
大小蝌料间也存在残食现象,在密度较大和食物来源不足时,大蝌蚪残食小蝌蚪现象尤为严重,因此,应每隔3~5d或根据蝌蚪规格大小明显悬殊的状况,及时分池饲养。
3.控制水温水质
蝌蚪的最话水温为23~30℃35℃以上影响生长,38~40℃时全部死亡。因此,发现水温高于35℃,则要及时换水,最好用无毒井水调节,换水量为1/4~1/2,以防止水温差异太大。池水始终应符合蝌蚪生长发育的需要;pH、DO维持在所需范围内,严防水质变坏或污染。发现水面有悬浮杂物、浮膜、死蝌蚪应及时捞出,并在饲养期间每周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升高水位m左右。及时清理饵料台,并定期对池水和饵料台等消毒处理。
4.控制变态
在正常情况下,蝌蚪经70~80d饲养可以完成变态,此时应及时将其转入幼蛙池饲养,并按幼蛙的饲养管理方法饲养。凡是3~6月孵出的蝌蚪当年可全部变态成幼蛙,7月中下旬以后孵出的由于后期温度逐渐下降,难以完成变态。如果勉强变态,则个体较小,体质较弱,难以顺利越冬。因此,繁殖较迟的蝌蚪应尽量控制其变态,以蝌蚪形式越冬,到次年3~4月份完成变,此种越冬蝌料由干生长充分,个休较大,变态后的个体也大,体质好、摄食能力强,只要有大量适口饵料投喂,其生长速度往往超过越冬前变态的幼蛙。此外由于蝌蚪比幼蛙容易越冬,因此同批蝌蚪的成活率自然也大有提高。
控制蝌蚪变态的主要措施是:
(1)高密度饲养。当蝌蚪长到0.03~0.04m时仍不分池,在较小的生长空间内,蝌蚪变态时间相应推迟。
(2)控制投饵。高密度饲养条件下,势必引起蝌蚪的饵料不足,为缓解这一矛盾,可投一些植物性饵料,但必须控制其投饵量。这也可推迟变态时间。
(3)控制温度。在有条件时降低水温,如注人井水,这样可减慢螺蚪生长速度,延缓变态时间。
(四)蝌蚪的越冬管理
蝌蚪比幼蛙和成蛙的耐低温能力强,致死温度为0℃。只要池中有水,一般能安全越冬。为提高越冬期内蝌蚪的成活率,应注意以下事项:
1.使池水保持在lm以上,这样底层水温仍可保持3~5℃,即使表层水结冰、积雪,蝌蚪也能安全越冬。
2.做好补水、增氧工作
如水位下降、底层污泥发酵而缺氧时,应及时注水、充气,或在越冬前清除污泥以减少耗氧。如冰封期较长,应及时向水中增氧,如无增氧设备,则可在冰面上挖掘一定数量的冰洞,并经常清除新冰块,使冰下水与空气接触,增加池水的DO。如冰面上有积雪,应经常清扫,以增加日光透射,使适于低温的浮游植物生长繁殖,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水中DO。
3.加注井水或搭朔料薄膜棚保温
井水的温度在冬季约为17℃,因此可用井水调节水温,使之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塑料棚有保温作用,目可受阳光照射而迅速升温,故可使蝌蚪安全越冬。不过在此种越冬条件下,蚪并非处于完全冬眠状态,尤其是在晴天水温升高时,蝌蚪也会活动和摄食,因而应进行人工投饵,以增强其抗寒能力和促进生长发育。
4.温泉水及人工加温越冬
温泉水能使料料池水温升到15~30℃,若建成可定温度的温室,蝌蚪则可在此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变态,但必须保证有足够的饵料。目前常见的人工加温方法(工业余热水、锅炉及其他执源等)已使蝌蚪和各种规格的牛蛙不仅能安全越冬,而且在低温季节能正常生长发育。
温馨提示:养殖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目前+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