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交付运营。率先探索海洋渔业养殖从近海走向深远海,从农业传统经营模式转向大规模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方式和路径。“国信1号”首创的“船载舱养”模式,将养殖区域从近岸推向了深远海。“国信1号”还创新了海洋渔业生产方式,融合了苗种繁育、工业化养殖、船舶装备、人工智能、信息化技术等全产业链的集成创新,代表了海洋渔业最新的生产方式。
智慧水产养殖背景
市场需求量大,水产品已经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产品,水产品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地域、饮食习惯和营养物质需求的广大消费群体,丰富了城乡人民的菜篮子。
水产养殖规模不断加大,对于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信息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水产养殖大国,养殖自然资源丰富,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合理地进行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的调整。
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的支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年)》、《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年11月《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出台,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促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
五种新型智慧水产养殖模式
一、种养模式:稻渔综合
这个模式是种养结合的典范。稻渔综合种养是年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稻田养殖技术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生物共生原理,种植和养殖相互促进,在保证水稻不减产的前提下,能显著增加稻田综合效益。
另外,年农业农村部也开始推广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工作,并给予这些示范区政策倾向和扶持。
二、智慧渔业模式:智能渔场
据了解,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超过万吨,占我国水产品总量的78%以上,是世界上唯一养殖水产品总量超过捕捞总量的主要渔业国。深远海绿色养殖将成为我国水产养殖的重要方向。比如;国内首座深远海智能养殖渔场项目海南启动!每个渔场年产量吨鱼,可抗17级台风。
三、融合渔业模式:休闲渔业
休闲渔业是水产养殖的三产融合标志性代表。报告显示,年全国休闲渔业产值.42亿元,占渔业经济总产值的2.86%,占渔业第三产业产值的10.45%;未来休闲渔业具有巨大市场前景和良好发展机遇。据了解,我国计划推动养殖、加工、流通、休闲服务等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
四、新商业模式:鱼菜共生
“鱼菜共生”是一种集蔬菜栽培与高密度鱼养殖为一体的生态系统,鱼产生的排泄废弃物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富足的营养,经农作物净化吸收的水又可作为养殖水返回。物种之间和谐共生运行,双方之间形成生态互利关系,是一种可持续循环型的低碳生产模式。
五、跨界渔业模式:渔光互补
“渔光互补”是指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进行鱼虾养殖,光伏阵列还可以为养鱼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
智慧水产养殖解决方案
我国不仅是水产大国,更是水产养殖强国。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养殖模式构建,水产养殖业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特征愈发突显。人工智能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有效改善了养殖效益难提高、技术水平低的问题。
晶合智慧水产解决方案是为水产养殖户提供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需要,基于无线传感、智能通信、智能处理等物联网技术,集水质环境在线采集、无线传输、预警信息发布、远程自动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水产养殖物联网系统。
智慧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
1、水产养殖智能监测系统
采用具有自识别功能的监测传感器,对水质、水环境信息(温度、光照、余氯、PH值、溶解氧、浊度、盐度、氨氮含量等)进行实时采集,实时监测养殖环境信息,预警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损失。
2、智慧水产养殖智能管理系统
依据水产品在各养殖阶段的长度与重量关系,养殖环境因素与饵料养分的吸收能力、摄取量的关系建立数据库,进行细致分析,根据水产品的生长过程,分阶段针对性的投放饲料,实现精细化饲养,降低成本。
3、水产养殖视频监控系统
在养殖区域内设置可移动监控设备,可实现:
1)现场环境实时查看;
2)远程实时监控;
3)视频信息可回看、传输和存储,及时发现养殖过程碰到的问题,查找分析原因,确保安全生产。
4、手机远程管理系统
手机控制是农业物联网控制系统的另一种便捷控制方式,用户预先在智能手机上下载物联网系统,通过手机上的客户端,用户可以远程查看设施环境数据和设备运行情况,还可以分析数据,方便灵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