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邻梦
网友提问:对于老年人在垃圾箱里翻找废品卖钱,你怎么看?
回复:绝大多数城镇老人继续发光发热的最佳方式:捡废变宝。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所有自然生命都必须以被动适应+主动索取的方式适应自然生存环境。植物从自然物质中吸纳可溶于水的微矿物质结合光合作用生产生命养料、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动物体内......自然生命悄无声息地形成了具有相对均衡稳定性的“生态食物链”。
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综合智商最高、成长发育最慢、成长可塑性最强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动物,也是自然生命体系中唯一具备按照自主生存需求通过主动劳动创造生活消费物资的动物族群,驯化播种植物的农业、驯服圈养动物的畜牧业和渔业、采矿加工制成生产劳动与生活辅助用具的工业、辅助人类战胜疾病的医药业......主动劳动创造已经成为人类与其它自然生命区别开来的根本标志。
孩子刚出生时只有最基本的生命体征、出生8个月左右开始能爬、1岁左右能走能试着说话、3岁以后可以自己独立吃饭排便、7岁以后基本实现行动自主、15岁以后基本具备完全独立民事行为能力......年过花甲之后独立生存能力开始下降、直至个人最终回归大自然,人类个体生命轨迹犹如完整的抛物线、独立自主生存能力不会突然驾临也不会突然消逝。那么,为什么说绝大多数城镇老人继续发光发热的最佳方式:捡废变宝呢?
拾荒或许是城镇老人最自由的劳动方式
植物不具备主动移动能力,根系从外部吸入水分+微矿物、枝叶接收阳光能量即可完成生长;动物具备主动移动能力,由于主动移动技能需要消耗更多能量,动物无法像植物那样仅仅吸收阳光中的能量维持生存,动物还必须食用植物生成的富含能量的物质才能维持生存。因此,作为自然生命体系中综合智商最高的社群性哺乳动物,人类主动劳动创造的核心任务是获取食物、维持生存。
饿了寻找东西吃、渴了找水喝、困了找地方歇息、闷了找同伴戏耍......人类一切主动劳动创造都以满足群体生存需求为基本核心,人类无论贵贱维持生命体征的一日三餐不可断、无论贫富遮风避雨的房舍不可缺、无论强弱防寒保暖的衣物不可少。然而,植物果实不会主动送到人类嘴边、其它动物不会等在那里等人吃,主动出击才是人类维持生存的上上策。
翻耕土地—播种植物种子—收获植物果实、驯服+繁育+饲养动物—收获肉+蛋+奶、采伐自然矿物—收获生产劳动生活辅助用具......人类的一生就是主动劳动创造的一生,人类婴儿自出生之日起就要努力模仿练习人类社会综合生存本领制止离开人世。但是,自从18世纪人类为生产劳动辅助用具加装上附带蒸汽电力动力之后,拥有生产劳动资源的人们便开始主导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分工协作秩序。其中,最核心的点就是要提升个人单位时间劳动生产效率。
搭建专业生产劳作空间以减少资源转运损耗、制定出诸如KPI+OKR+BSC等所谓科学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制度以提升劳动生产专注性、制定劳动法规以明确劳动组织者与劳动者之间的协作权益......现代人类社会,每个人几岁到几岁可以参与职业工作、参与职业工作期间有哪些权责都被以法律形式确认,比如我国确定以18岁为未成年人与成年人之间的分界线、60岁为青壮年劳动力与老年人之间的分界线,也就是说我国的合法职业劳动年龄为18岁-60岁。
18岁之前,未成年人有职业化学校教育陪伴。那么,60岁之后的老人们都能干什么呢?因为,我国人均寿命早已超过77岁,也就是按60岁退休计算、职业劳动退休之后平均还有17年的生活时间,这17年时间老人们能干什么呢?
继续被单位返聘,这是极少数专家才有的待遇、呆在家里养老,这可不是动物本能、出门旅行+跳舞+打麻将,这也不适合所有老人......因此,拾荒+闲游便成了绝大多数老人最合适的生活方式,因为——
1、拾荒可以避免无聊闲坐无趣,还可以获得劳动收益、为自己积攒一些零花钱
2、拾荒的确可以让许多物品变废为宝,比如包装纸箱、泡沫
3、拾荒完全不用看他人脸色,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状态想干则干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做事,是最好的学,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劳动创造的一程。然而,随着我国人口突破14亿大关、人均寿命持续增长、大规模城镇化用工结束、附带动力智能机械正在人类主动劳动创造的领域“攻城略地”......在保障年轻人充分就业都愈发艰难的当下,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与年轻人争抢饭碗绝非善事。所以说,对绝大多数城镇老人而言,“捡废变宝”不失为继续发光发热的最佳方式,社会综合治理应该给予相关场设支援。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需要来自家庭的无私陪伴、需要来自学校和社会的谆谆教导。育邻人:探索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以期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建成社区邻里相帮的教育服务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