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2025年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封面新闻记者粟裕

1月7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农业农村部发布《“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其中到年,明确渔业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7%,水产养殖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

资料图。图片来源:新华社

《规矩》指出,到年,渔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水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升,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水产品总产量达到万吨,国内海洋捕捞产量控制在万吨以内,渔业产值达到亿元,二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54%,渔民收入明显提升。

建成一批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沿海渔港经济区,国家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测合格率99%以上。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基础、管理基础、能力基础、社会基础全面夯实,长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提升。建设一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及珍贵濒危物种亿单位以上。

开展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加快发展池塘标准化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大水面增殖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疫苗免疫、生态防控措施,推进水产养殖用兽药减量。推动配合饲料替代野生幼杂鱼,严格限制冰鲜杂鱼等直接投喂。

完成首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摸清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家底,加大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力度。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鉴定,建成世界领先的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建立健全国家统筹、分级负责、有机衔接的水产养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

开展种业创新攻关。针对南美白对虾、鲑鳟、虾夷扇贝等引进种核心种源受限问题,多渠道推进重要养殖种质资源引进与交换,启动实施水产养殖引进种品种创新。推动大宗养殖种类商业化育种联合攻关,鼓励选育适于不同养殖模式和环境的优质、高效、多抗、安全水产养殖新品种。

健全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严格水产苗种生产监管,落实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制度,加强检疫能力建设和监督执法。开展国家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应急防控、风险评估和净化处理,推进无规定疫病区和苗种场建设。加快水产疫苗研发和商品化应用。加强外来水生生物入侵防范和治理。

此外,鼓励生物工程等技术集成应用,发展生物制药、功能食品和生物化工等精深加工。推进鱼头、鱼骨、内脏、外壳等副产物集中收集存储和循环利用,开发新材料、新产品,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推动水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024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