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的费用 http://m.39.net/disease/a_5390504.html第十届岱山县东沙古渔镇弄堂节暨浙江非遗大联展现场。沈磊摄民宿村古朴的石阶。贾晓雯摄从浙江舟山三江码头出发,海雾渐渐散去,东沙岱山岛渐入视野。不久前,笔者走访了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的古渔镇,近距离体验了非遗产业与特色小镇联姻的“东沙模式”。古镇非遗古渔镇位于东沙岱山岛西北端,建制于唐,兴盛于清。时至今日,以渔兴市、以市兴镇的古渔镇仍然完整地保存着各个历史时期的商铺、作坊、庙宇、民居以及娱乐场所,展现着独具海洋特色的建筑风格与民俗文化。粗犷的号子,庄严的海祭,“三抱鳓鱼、三矾海蜇”的原生态鱼类加工技艺,“小姑代拜堂,抱鸡入洞房”的渔家婚俗……古时繁华的“横街鱼市”为小镇积淀了丰厚的海洋渔俗文化。随着舟山渔民号子在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小镇组织了一支老渔民号子队,令正在渔业机械化进程中逐渐散佚失声的渔民号子重获生机。如今,在古镇门楼上实景演绎的渔歌,已经成为古镇里一道亮丽的特色风景。与渔民号子一道入选非遗名录的还有开洋、谢洋节的系列仪式。在漫长的民间传承中,岱山渔民将龙王和海上诸神明奉为生命保护神和丰收的赐福神,在不同的鱼汛季节举行祭谢龙王,置办“谢龙水酒”全村同庆。现在,昔日的“谢龙水酒”已延伸为今日古镇弄堂里声名远播的渔家千人宴。正是在原汁原味的古街市里,特色传统节庆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每年的7月14日,东沙弄堂节、渔家千人宴在这里开幕,是每年古镇最热闹的一天。是时,千余盏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映红了一方夜空;几百张圆桌有致排开,回荡着渔姑渔嫂们上菜的吆喝;彩灯舞龙各处翻卷,点亮了村民与游人心中的盛夏花火。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转型,渔民号子、渔网织艺等传统技艺逐渐从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淡出。如何让非遗投身文旅融合的时代舞台,古渔镇给出了自己的答卷——从“一条街(非遗街道)”到“一台戏(非遗展演)”再到“一张网(非遗生态)”。“一条街”“一台戏”“一张网”笔者发现,成为“民宿村”的古渔镇小岙村早已一改四年前苇长人稀的荒凉景象,沿着古朴的石阶向上走,白墙、黛瓦、木板门、花窗棂……一幅渔村水墨画尽现眼前。目前小岙村用作民宿的共有12处庭院,每个房间都令人亲身体验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意风景。这些庭院的主人名叫武军,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爹”。武军说:“我做民宿一直以修缮为主,尽量做到不打扰。”这种原生态理念,还影响了村民对自家房屋的修缮设想。如今,小岙街道在远离尘嚣之地保留着一片清净质朴,让远道而来的游人得以近距离体验到满带原乡气息的渔村生活。已经在当地生活了近60年的胡阿菊情不自禁地用岱山方言和笔者分享着她的喜悦:“我们村越来越美了,来的人也越来越多!”她笑着补充道,“有时候上厕所都要排队!”年以来,在7至10月的双休日及重大节假日里,20余项非遗项目的演示活动都会在古渔镇里轮番上演。全县有10余支民间表演团队、近百余名非遗传承人参与其中,既实现了“一台戏”——展演活动的常态化。与此同时,古镇在非遗一条街开设盐雕、渔绳结、布袋木偶戏、鱼骨塑画、渔民画等6家非遗项目店铺,由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手工艺人现场进行作品创作展演。在主题化、特色化与沉浸式的旅游产品构想中,“非遗生态”之网已初现轮廓。在渔绳结摊位前,今年69岁的岱山县渔绳结非遗传承人王国定正娴熟地向游客展示绳结的手法。如今,他还办起授艺培训班。“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传统技艺不能失传,而且还要想办法把它传承保护好。”老人充满信心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