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表明,世界上许多最大的水生食品生产商极易受到人类引发的环境变化的影响,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一些风险最高的国家的适应能力最低。
研究表明,全球90%以上的“蓝色”食品生产,包括捕获渔业和水产养殖,都面临着环境变化带来的巨大风险,亚洲和美国的几个主要国家将面临最大的生产威胁。
这篇新论文的作者首次对影响世界各地蓝色食品生产数量和安全的环境压力源进行了全球分析,首次根据各国面临的主要压力源对其进行了排名。共调查了17种压力源,包括藻华、海平面上升、温度变化和农药暴露。
“环境压力源不在乎国界,”联合首席作者、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国家生态分析与综合中心主任本·哈尔彭指出。“压力源通过空气、水、物种和人类移动,连接陆地和海洋,连接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
《自然可持续性》杂志发表的题为“蓝色食品对人类引发的环境变化的脆弱性”的研究是蓝色食品评估(BFA)发表的七篇科学论文之一,这是为未来水生食品可持续性提供信息的全球努力的一部分。
除了气候变化,该报告还强调,所有大陆都存在高度脆弱的蓝色食品生产系统,包括挪威、中国和美国等世界上最大的蓝色食品生产者,但也认为,人们往往对导致环境变化的压力源的复杂性缺乏了解。
“我们对环境压力源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以及它们如何对由此产生的蓝色食品的生产和安全产生负面影响的理解只是触及了表面,”共同首席作者、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曹玲说。
她说:“了解这些压力源的复杂性及其连锁影响,对于制定成功的适应和缓解战略至关重要。”。
该论文指出,物种入侵、内陆富营养化或藻华、海洋变暖和海平面上升是美国蓝色食品生产的主要威胁,淡水和海洋渔业面临着不成比例的巨大风险。
研究表明,作为最大的蓝色食品生产国,中国淡水养殖也高度暴露于内陆富营养化和恶劣天气事件。
作者还认为,应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