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碳汇龙头强势6连板,蓝色碳汇行规

  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世界性热点议题,获得广泛   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意味着需要快速大规模地推广低碳能源。而脱碳战略的实施将导致建筑、工业和交通领域使用的能源载体发生变化。西部证券雒雅梅表示,碳中和实现的关键在于压降第二产业碳排放,在控制传统能源开采量的同时注重加工过程的技术革新。但同时也应考虑碳中和的另一角度:碳吸收。未来碳汇技术或能得到进一步发展。雒雅梅认为,尚未成熟的碳汇集、碳捕获、碳固存或在未来成为新的投资线索。

  安信证券环保团队邵琳琳也表示,负排放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现有的负排放技术包括造林/再造林、生物炭、生物质能源+CO2捕获和储存、直接从空气中捕捉、强化风化(矿物碳化)、改良农业种植方式、海洋(铁)施肥和海洋碱性共计8类。

  A股林业碳汇相关板块已经“先涨为敬”。福建金森走出6连板,二氧化碳捕集检测领域个股雪迪龙今日开盘不久也即涨停。

  除了碳汇造林、生物质能源回收利用等陆地“绿色”碳汇方式外,海洋碳汇这一“蓝碳”生态系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在逐渐被重视。

  海洋碳汇即为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和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肖溪表示,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体,而海岸带蓝碳是潜力巨大的碳汇资源。我国拥有海岸带碳汇典型的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三大生态系统。

  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教授级高工宋文鹏表示,“在全球范围内基于海洋的增汇方案,可在年每年减少近4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到年每年减少约亿吨。”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等文件中都对发展蓝碳作出部署,并相继发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蓝碳计划”和“全球蓝碳十年倡议”,提倡充分发挥蓝碳的作用。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在青岛组织召开行标“中国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标准”内部审查会。按照海洋行业标准编制流程,编制组将尽快履行送审、报批等环节,争取本年度完成“标准”的制定发布。

  在碳排放权交易模拟测试已完成、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上线启动进入倒计时的背景下。行业专家表示,随着国际社会对海洋负排放的重视,海洋碳汇终将被纳入全球碳交易体系,我国应积极探索海洋碳汇交易的可行路径。

  目前A股中国首家获得SGS“碳减排”标识的海洋碳汇相关个股为獐子岛,其在10年前便成立了全国首家碳汇渔业实验室,年虾夷扇贝养殖效果相当于万颗树一年在大气中的碳移除量。

  另一家在终端具有资源整合独特优势的通威股份开创了“渔光一体”创新发展模式,在终端形成了“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模式,实现了智能养殖与清洁能源的绿色融合。

〖财联社〗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526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