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远洋出海捕鱼必备常识,快收藏起来

安全是所有行业发展的基石

出海不管是渔船货船也不管是江河船还是海洋船只安全是重中之重。

安全俗话说三分行船七分险,跑船作为传统意义上的高危行业。

要克服重生产轻安全的观念。

那么渔船常见的危险有哪些?又该如何规避这些危险呢?

海洋捕捞主要体现在声呐探鱼仪和网具的设计,既要保护资源,又能增加生产效益。

为了有效保护渔业资源,国家采取限制捕捞产量,实行“零”增长,严格控制捕捞渔船的更新和建造。

近十多年来发展较快的远洋渔业以及公海捕捞金枪鱼等大型鱼类、鱿鱼钓的捕捞技术要求比较高,设备先进。主要还是对渔场的熟悉,网具针对鱼类不同习性设计,各个国家都有比较严格的保护渔业资源的措施,网具等必须按要求生产,否则属于违法。

远洋船只基础配置:雷达、声呐探测、探鱼器、卫星定位、导航、天气预报等各种科技设施;

注意:远洋船员在上岗之前,必须经过国家指定学校进行学习培训、训练合格后持证上岗!

海洋捕捞渔船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驾驶、轮机、通讯等各岗位人员应配备齐全;

二、船体及各种设备应保养、维修并经过专业检验,达到适航状态。安全、消防、救生设备、应急器材配套齐全无损坏;

三、《船舶检验证书》、《船舶登记证书》、《捕捞许可证》、《运输许可证》等证书必须齐全、有效。

必须强调的是,海洋捕捞船员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胜任,应符合一定的条件。船员应身心健康,且经国家相关指定学校培训训练合格;职务船员须持有效职务证书;普通船员必须经过安全基本技能训练。

渔船出海必须的注意事项

船长必须亲自值班,并安排人员加强瞭望,准确测定船位,要根据当时的风力、风向、浪高和流向等情况,谨慎驾驶,保持安全航速。

一、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掌握航行,作业海域的天气情况;

二、检查航海仪器设备,使通信,导航,号灯,号型等设备处在正常运行状态;

三、按规定办好出港签证;渔船要装载合理,保持船舶稳性良好;

四、编组生产,不单独出海;

五、船东还应必须为每位出海渔民船员购买保险。

渔船在平常的航行中必须遵守和注意以下几点

一、渔船航行时必须派专人值班瞭望,值班人员不得擅离岗位,交接班应履行交接手续;

二、渔船不得超航区、超抗风等级航行,不得在禁航区航行;

三、航行作业应避开商船习惯航路;

四、应按规定正确显示号灯、号型、按规定鸣放声号,准确表明自己船舶的动态;

五、必须严格遵守《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出海时的通讯

在海上作业期间,编队出海的渔船之间要保持经常联络,必须定时收听天气预报,在恶劣天气到来之前采取好防风、防冻等有效的安全措施。

作业期间对于船员,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船员在甲板作业时应穿好救生衣、配戴安全帽,不得穿拖鞋等;

二、不得在吊杆下站立和没有安全防护装置的船舷边站立、逗留;

三、严禁从事捕捞许可证或国外入渔许可证规定内容以外的任何生产;

四、禁止捕捞受国家或国际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若意外捕捞应立即释放;

五、船员在进入鱼舱时,应防止因鱼货变质所造成的有毒物质中毒。

六、在下网作业时,网机操作人员应穿戴安全防护用品并对工作服衣口、袖口等处进行安全清理,防止下网操作时被网具或钢丝绳(绠索)带入水中,要严格按规程进行操作,避免被网机绞伤。

七、起吊网包保持安全重量,不得强行起吊,防止钢丝绳(绠索)崩断伤人及造成船舶大角度倾斜;

八、在起绞网过程中,应随时保持水中网具与船艉或船舷的间距及角度,防止发生网具与船艉或船舷的间距及角度,防止发生网具缠绕螺旋桨事故;

九、大风浪时期禁止作业。

海洋急救途径及常用遇难信号

应立即按“90”系列“求救”功能键,同时应立即利用船上所有无线电设备向有关船只和岸台求救,并发射烟火等求救信号。

无论使用哪种通讯工具,都应在平时正常使用的频率上以及国际,国内水上求救频率上,每间隔1分钟重复呼叫。内容包括:遇险时间,地点(经纬度),船名号,船长姓名,遇险人数及必须报告的其他内容。

目前常见的遇难信号有:使用无线电报发出莫尔斯符号组成的“SOS”符号组;用雾号设备连续发声;发射船用红光降落伞信号,在船上燃起火焰,用烟雾信号发出橙黄色浓烟或一切能引起他船注意的声响或火光信号;用无线电话发出“Mayday”字音的呼叫信号;每隔1分钟鸣放声响信号或发出其他爆炸信号1次;悬挂国际信号旗“N,C”;可以在一面方旗的上方或下方,悬挂一个圆球或类似圆球组成的信号。

按照规定,渔船必须配备救生筏、救生浮具、救生圈、救生衣、救生浮索。救生筏上备有简单的航行设备,照明工具和一定数量的食品、淡水、求救信号工具、海水电池、补漏工具、水瓢、钓具和药品等。

救生衣是船上最常用的救生用具,平常要注意保养。

救生圈也是船上常用的救生用具,救生圈使用也是有讲究的。

急救包扎、烟雾信号弹、灭火器、救生艇、救生筏使用等。

以上急救自救安全知识必须经过国家指定相关学校培训训练合格方可持证上岗。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215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