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蓝碳时间丨渔业碳汇一路领先双核

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ge_ala

  时间从奋斗者身边快步走过,岁月会证明行动的价值。在焦念志院士潜心研究海洋碳汇的同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对于“碳汇渔业”的研究,与威海产生了交集。我国首个碳汇渔业实验室“桑沟湾贝藻碳汇实验室”,在我国蓝碳研究领域的时间表上一路领先。

  在唐启升院士指导下,荣成桑沟湾海域首创“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利用海带、海参、鲍鱼、扇贝、海水鱼等养殖品种间的互补优势,不仅提高养殖产品质效,而且更好地让水质良性循环,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带来无限可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我突然突发奇想,多养些扇贝就行了,扇贝在生长过程中,它会干什么?既然大量过滤藻类,那么贝类用了,间接促进了海洋藻类的生长,它不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么?科学数据是这么来的。”

  唐启升院士团队在威海桑沟湾海域,前瞻性开展了养殖海域碳汇功能研究,对养殖贝藻类为主体的“渔业碳汇”形成过程和机制进行了系统阐释。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蒋增杰:“海带、贝类的碳汇,大家是比较认可的中国每年收获干海带差不多一百五六十万吨,碳含量是多少,可以估出一个数。另外海带生长过程中会有碎屑掉到沉积物里,也有一块固碳量。另外光合作用会释放一些溶解有机碳。通过微生物利用,一部分变成微生物自身的生物量,另一部分变成惰性溶解有机碳,在海里存很长时间,也是碳汇的一部分。”

  对水生生物碳收支、碳循环的计量涉及到多种基础科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计算一定海区内海带、贝类等渔业碳汇的储量?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蒋增杰:“渔业碳汇的计算是有方法的,养出了多少吨,会固定多少碳,再折算成二氧化碳。但是交易需要有一个认可的方法学,我们跟南海新区蓝院、清华大学深圳嘉德瑞碳交易机构共同去做海带养殖方法学。”

  作为海洋碳汇重要的组成部分,海草床的固碳能力已得到全球认可。年,我国首个海草床生态系统碳汇观测站落户威海东楮岛,系统开展海草床碳汇功能研究,获得海草床碳汇变化的长期观测数据。

  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博士JamesFourqurean:“海草对水质净化、生物栖息环境、固碳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非常高兴看到威海有这样的海草床,希望威海能够采取更多措施,不仅保护现有的,还要修复曾经失去的。”

  原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巡视员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名誉院长王诗成:“唐启升院士把重心放在桑沟湾,联合国在这里办学习班为什么在威海这个地方?这里确实具备了我们在海洋负排放方面走在前列的客观条件。”

  唐启升院士工作站、山东省海洋负排放焦念志院士工作站,威海蓝碳研究建立起“双核”优势,两个院士工作站研究方向错开,共同发力成为是威海蓝碳最宝贵的科研财富,在威海蓝碳时间维度上分秒必争,共同书写蓝碳未来。(来源:威海广播电视台海洋频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820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