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刘佳)7月6日,省统计局发布“建党百年数说四川”系列数据,从四川“三农”的历史巨变,总结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之初,四川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有18.7亿元,经过70多年的发展,到年达到.4亿元,比年增长了.9倍。从农林牧渔业发展阶段看,四川前30年发展较慢,总产值年均增长3.0%;后40年加快发展,年均增长4.8%。年四川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年突破亿元,年突破亿元,年突破0亿元大关,在年站上亿元平台。农业总产值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四川农业经济内部结构向多元化转变。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产值占比为84.8%,畜牧业和林业产值分别仅占12.9%、2.3%,渔业产值占比极小。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四川畜牧业、渔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逐步提高。到年,四川农业产值占比降至51.0%,比年下降了33.8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占比提高至39.2%,提高了26.3个百分点。粮食生产方面,年四川粮食播种面积为.9万亩,居全国第7位;粮食单产水平由年的.8公斤/亩提高至年的.5公斤/亩,提高了2.5倍;粮食总产量重上亿斤(.4万吨)台阶,居全国第9位。特色经济作物方面,因地制宜发展川油、川菜、川果、川茶、川药、川桑等优势产业,群众的“菜篮子”日益丰富。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达到.9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5.9%,比年提高了20.2个百分点。年四川油料产量.9万吨,其中油菜籽产量突破万吨(.2万吨)大关,油菜籽生产第一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畜产品供给能力大大增强。特别是四川作为生猪大省地位稳固,生猪出栏稳居全国第1位。年全省生猪出栏.4万头,保持全国第一;生猪存栏.4万头,位居全国第二。农民收入方面,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比年增加.6元,增长倍,年均增长9.1%。分阶段看: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全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年全省农民收入67.5元,年.1元,年均增长3.1%;改革开放后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年均增长12.2%,年突破0元大关,年突破元大关,年突破0元大关,年突破万元大关。与此同时,农民收入来源日益多样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由解决温饱向注重生活品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