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在舟山由陆至海破解海上治理难

新华社杭州2月1日电题:“枫桥经验”在舟山:由陆至海破解海上治理难

新华社记者黄筱

50多年前,浙江诸暨枫桥镇在社会治理中创造出“枫桥经验”,这一经验如今被各地政府不断创新发展,并赋予更多时代特色和地方特点。

全国最大渔场浙江省舟山市探索出“海上枫桥”新模式,有效破解了诸多海上管理难题,确保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小标题)织就信息“网”:为渔事“保驾护航”

“避碰系统、卫星定位系统、互联网宽带卫星终端、AIS终端设备、24小时监控系统……”家住舟山沈家门的渔船老大周卫国,如数家珍地介绍近年来船上安装的“高科技装备”。正是有了这些“贴身保镖”,海上生产作业很多风险得以消除。

沈家门渔港停靠着休渔过年几千艘渔船,27个大大小小的码头犹如一个巨大的“海上停车场”。

“大部分船上的信息通信设备都未关闭,万一遇上台风或者其他突发情况,相关部门可以及时掌握情况。”坐在信息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前,舟山市普陀区海洋与渔业局渔政渔监站副站长张华东可观察到渔港内每艘渔船的实时情况。   

以往信息系统不发达、通信网络不健全,岸上指挥中心对海上船只动态难以掌握。一旦发生险情,管理部门无法及时实施救援,导致救援成功率相对较低。

而现在渔民即使出海,也可以通过海上互联网终端与管理部门、家人联系;遇到险情可以随时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576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