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6.9%,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全国涉海就业人员达到万人。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长极作用愈发显著。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切实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需要努力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发展蓝色经济新业态。
让海洋经济“走向深蓝”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是指通过发展深海养殖、深海矿产开采等高科技新型深蓝产业,将海洋经济空间由传统陆海二维空间拓展至深远海域的海面、海中、海底的三维蓝色空间,优化海洋资源开发格局,统筹陆海资源配置和海洋经济总体布局,推进海洋经济“走向深蓝”。总体来看,现阶段我国蓝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空间利用仍集中于近岸近海区域的问题。
一是远洋捕捞困难重重。远洋捕捞作为资源型战略产业,是我国蓝色经济空间拓展的典型产业,面临着由近海走向远海过程中的诸多典型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海洋捕捞日渐衰退,远洋捕捞也陷入困境。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年我国海洋捕捞产量为.42万吨,其中远洋捕捞产量为.62万吨,远低于同年.70万吨的海水养殖产量。由于国际社会对于公海渔业资源的管理日益严格规范,我国远洋渔业的作业空间严重萎缩;加上国内远洋捕捞门槛提高,大批不符合标准的远洋捕捞船被淘汰,且缺乏专业的远洋渔业人才,我国远洋捕捞发展严重受限。
二是深海养殖方兴未艾。海水养殖业是我国“蓝色粮仓”战略的重要支点。当前,我国海水养殖规模居世界第一位,但是“以面积换产量”的传统粗放型海水养殖已经难以为继,养殖生产效率远远落后于挪威、加拿大、法国等海洋渔业强国,且面临着严重的海水富营养化、养殖病害频发等海洋环境问题。建设深蓝型海洋牧场,发展深海养殖成为“耕海牧渔”的客观需要。近年来,随着深水智能网箱、养殖工船、“冷水团”养殖等新型养殖技术和养殖工具的出现,发展深海养殖已经由设想变为现实。
三是深海矿产开采潜力较大。深海矿产开采承载着蓝色经济的未来,是世界各海洋强国勘探开发的重点。与其他深远海资源相比,海洋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战略的关系更为密切,特别是多金属结核资源,是我国迫切需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展了大洋海底资源勘查活动,历经50余航次的大洋科考,已在深海矿产勘探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当前,我国在太平洋CC区、南印度洋等海域共拥有四个国际海底专属勘探矿区,涵盖多金属结核、多金属硫化物和富钴铁锰结核三个矿种,开采潜力巨大,但目前我国深海矿产开采产业仍处于资源调查和技术储备阶段。
探索开发深远海资源
当前,国际海洋强国的蓝色经济空间拓展已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世界海洋强国纷纷采取措施,探索开发深远海资源。
一是依托本国海洋空间规划,落实国家海洋战略。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海洋强国基于本国国情,制定海洋空间规划。美国颁布了《美国国家政策》和《21世纪海洋蓝图》,结合《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各沿海州的海洋空间规划等具体发展战略,形成了涵盖“国家—区域—州”三级的海洋空间规划体系。
二是强调海洋开发管理。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推行海洋综合管理。加拿大推出新《海洋法》和《加拿大海洋战略》,制定海洋行动计划作为协调和实施空间拓展活动的总体框架,指导本国蓝色经济空间拓展有序推进。澳大利亚颁布《澳大利亚海洋产业发展战略》,明确澳大利亚21世纪的海洋发展战略,通过建立海洋产业园,加速深蓝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市场化转换,培育蓝色经济新业态。
三是重视深海技术储备。得益于成熟的海洋科技政策,国际海洋强国在深远海空间拓展领域的技术吸收、转化应用、专业人才培养和储备上存在明显优势,特别是在深水养殖、远洋特种船舶制造、深海矿产开采、深海石油钻探等方面储备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例如,年,日本出台《新世纪日本海洋政策基本框架》,设定了成为海洋科技大国的发展目标。在实践中,日本一方面依托“海洋研究开发机构”(JAMSTEC)等机构,借助新式科考船、深潜器和先进的深海勘探技术,开展远洋科考活动;另一方面鼓励涉海科研院所参加国际海洋合作,先后参与了全球海洋观测网(ARGO)、国际大洋钻探计划(IODP)等项目。
发展蓝色经济新业态
新形势下,我国加快蓝色经济空间拓展步伐,推进海洋强国建设,要着力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其一,制定海洋空间规划,落实蓝色经济空间拓展任务。在“海洋强国”战略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顶层设计指导下,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海洋空间规划;同时加强蓝色经济三维空间拓展研究,尽快形成一套符合国际规范、系统有序的蓝色经济空间拓展战略决策方案。
其二,发展蓝色经济新业态,培育海洋经济新动能。在实践中,可选取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深海矿产开采等蓝色经济新业态,分别在海洋经济区(例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专属经济区(例如海南省三沙市)和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例如太平洋CC区)等典型区域,进行探索性开发和示范性应用,培育海洋经济新动能。
其三,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速深蓝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基础性海洋科技研发投入,在深海开发、远洋探测、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部署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科技项目,推动我国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强化海洋创新链平台构建,营造适宜创业的外部环境,加速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空间多标准分析的我国海水养殖业空间布局优化决策:方法及应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海洋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15JJDZONGHE)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