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翔区立足全区畜牧业生产实际,通过抓实产业结构调整、品种改良、畜产品质量安全、疫病防控等,推动畜牧渔业提档升级,畜牧业产值达9.53亿元,渔业经济总产值达万元,畜牧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调整产业结构,现代规模发展如火如荼。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发展规模化养殖为着力点,对龙头企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家庭畜牧场分类培育提升,重点抓好肉牛、生猪、肉羊、肉鸡、水产五大特色产业。目前,家禽及牛、羊等存出栏居全市前列,市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7个,各类规模养殖场(小区)个,畜禽养殖规模化比重达46%,初步形成了以标准化为基础、适度规模为主导、生态循环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夯实安全基础,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明显。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达应免数的%,免疫抗体合格率达70%以上;饲料、兽药、鱼药等市场整治和生产环节得到有效监控,从根本上解决了动物产品药物残留问题;严格运输、屠宰、市场、产地检疫操作规程,严厉打击私屠乱宰、销售未经检疫的白条肉和加工销售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等违法行为,确保动物食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构筑科技体系,科技创新作用推动发展。通过冻精改良、人工授精、“”免疫技术等,改良肉牛、生猪品种,推广良种繁育,不断促进畜牧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采取专家学者“请进来”传经授道、干部职工“派出去”考察学习、科技工作者下基层指导等方式,不断完善畜牧兽医体系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推动畜牧业发展。十三五”以来,全区年均完成生猪杂交改良6万窝以上,年均完成肉牛冻精改良4千胎次以上,出生冻改犊牛2千头以上,年均开展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培训0人次以上。坚持绿色导向,生态循坏效益日渐显现。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把绿色发展导向贯穿于畜牧业发展全过程,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以种养结合、循环利用为主要推广模式,全面推进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来源/临翔区农业农村局编辑/宫明责编/杨文灿监制/李正稳总监制/王立松投稿邮箱/lcz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