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央广网
央广网大连6月9日消息(记者葛运福)今天(6月9日),大连市集中开展增殖放流活动。今年,30多亿尾海洋生物苗种被陆续投放大海增殖放流,在养护海洋渔业资源、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工作人员将海洋生物苗种投入海中(央广网记者葛运福摄)
增殖放流前,辽宁省委副书记、大连市委书记胡玉亭,大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绍旺为大连市海洋发展局、大连市渔业渔民渔船管理局揭牌。
上午10时40分,碧海蓝天、海鸥逐浪,大连市农业部门的几十位工作人员按照既定放流布局,从棉花岛渔政执法码头出发,乘船来到三山岛海域,共计箱万尾中国对虾、褐牙鲆和河豚鱼苗依次被投放海中。
渔民吴红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增殖放流后海洋的资源越来越好,我们出去打鱼,以前的产量很低,现在海里的牙鲆鱼,打得特别多。牙鲆鱼、对虾,都很好,以前每天收入在元到元之间,现在的收入最高可达每天一两千块钱。”
今年,大连市开展增殖放流共计近31亿尾苗种,其中,中国对虾30亿尾,三疣梭子蟹万尾,褐牙鲆万尾,许氏平鲉万尾。这也将造福大连市30多万渔业从业人员。
近年来,大连市每年增殖放流规模达30亿尾以上,放流规模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有效促进了近海渔业资源养护。
去年(年),大连市同样增殖放流水生生物苗种31亿尾,经回捕调查,投入产出比达1:17,创历史新高。
大连市农业农村局渔业产业发展处副处长王晓宇表示:“我们发现在大连市场上,出现了野生的中国对虾。野生的牙鲆鱼、黑鱼等品种越来越多。丰富了百姓的餐桌,也带动了我市水产苗种繁育。餐饮、渔业休闲等产业的发展,为渔民的转产转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就业领域。”
十多年来,大连市不仅持续加大渔业增殖放流力度,还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发展底播增殖、浮筏养殖等生态养殖,推进新型深水网箱养殖。目前,大连市底播增殖面积28.4万公顷,养殖品种包括刺参、皱纹盘鲍、虾夷扇贝、黄海胆、裙带菜、红鳍东方鲀等地方优势品种。同时还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产量万吨,产值.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