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禁渔见成效江豚两次现身湘江望城

浏阳河发现的稀有物种大鳍鳠。

红网时刻新闻11月7日讯(记者张兴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启动两年,近日长沙市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联合,在浏阳河芙蓉区段、湘江望城段、捞刀河水渡河段水域组织开展鱼类资源调查活动,发现大鳍鳠等稀有物种,今年上半年还在湘江监测到江豚2头次,长沙渔业资源持续向好转变。

记者跟随调查组,在浏阳河内进行随机取样。

记者跟随调查组一同,采用底置网和定置刺网的方式,在浏阳河内进行随机取样。此次调查共发现鱼类22种,渔获物合计约55公斤,平均体重约克。其中,发现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保护对象2种,分别为花和黄尾鲴,还监测到大鳍鳠等稀有物种。

专家正在对两个不同品种的鱼类进行仔细观察。

“对于生物多样性,我们有一套科学的评估标准。”长沙市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对鱼类资源调查的同时,还会对水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进行监测评估,同时还会监测保护鱼类、濒危鱼类、外来入侵物种等。

今年4月至5月,联合调查组完成了湘江长沙段8个断面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采集工作,并进行了实验室分类鉴定。在底栖生物调查中,除了常见种类背角无齿蚌、三角帆蚌等种类,还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物种背瘤丽蚌,以及橄榄蛏蚌等少见物种。

“5月至7月,在湘江长沙望城段水域段,我们监测到了2头次江豚的身影,这非常令我们意外。”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专家介绍,此前湖南只在长江湖南段和洞庭湖监测到江豚的身影,在湘江也监测到江豚是渔业资源变好的一个重要信号。

随机取样中还发现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

此次调查还显示,以异育银鲫为代表的人工选育品种,以及以湘云鲫为代表的杂交种在渔获物中占有一定比例,另外随机取样中还发现了福寿螺等外来入侵物种。

“如果天然水域渔获物中出现10%-30%的人工选育物种,会对天然水域的土著品种的种质资源构成了较高的基因污染风险。”长沙市农业农村局提醒,市民不要随意将水生动物放生至自然水域当中,否则反而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较大影响。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545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